小学作文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9-11-15 13:35:23)
标签:
教育语文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近十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永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于是,我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并指导学生学会掌握观察方法。如观察景物,如何按方位转移的顺序观察或按从外到内、从左到右及从上到下、由近及远或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观察,一件事可按事情的发生、发展以及场景的变化来观察,按事物的变化发展顺序来观察。如雨前、雨中、雨后事物的不同特点来观察。如观察同学的外貌,找取他们的外貌特征,然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读的过程中,陶冶情操,积累词汇,增长知识,从中学习写作的技能。“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我的具体做法是:
(1)、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每当我接到一个新班级,第一件事是教给学生读书和读书笔记的方法,要求学生每人准备几本笔记本,分门别类地做笔记,摘录好词佳句,要求他们每天摘抄一句或一段好词佳句为作文积累语言材料。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读更多的好书,我鼓励学生多借书,除了学校图书室借阅外,还要求学生把自己家里的收都拿来放在班级里,为班级办了一个小小的图书角。这样既解决了读物缺乏的问题,也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同学们越来越喜欢看书了。
(2)、利用班队活动会开展讲故事比赛。
组织同学开故事会,每月搞一次。这样既激发他们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口头表达的能力。有些同学开始讲故事不够清楚流利,经过多次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大有长进。随着课外阅读和讲故事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在作文教学中坚持读写结合
阅读是写作的重要基础,而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才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就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来说,一个单元中几篇课文后都安排了一次作文练习,阅读与习作均围绕单元训练重点进行练习,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1、指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感知每篇课文都有写作意图,即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作者的思路与写作技巧。
2、指导学生将阅读教学中掌握的写作技巧运用到写作中去,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作文。
除此以外,还常结合课文进行片断练习。把课文中的习作例文作为范例进行仿写。
四、开展课外活动指导工作
学生有丰富的生活,写作才能不不竭的源泉。在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访问、送温暖、参观本地名胜、开展各项有趣的比赛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生活,成了学生写作永枯竭的源泉。例如:有一次,我带他们去游野外,并叫他们每人带上一本笔记本便于记录,要求他们留心观察每一处景物,而且注意过渡句的作用。回来后我又指导他们开头、结尾的不同写法。这样,写起来的文章有血有肉,并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