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2019-11-10 19:30:42)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郑汉平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这一要点突出强调了阅读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其实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而是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最终达到自能读书。可以说阅读的本质就是思考。思考源自疑问,有疑才有思。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质疑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十分重要。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下面,我就结合孙双金老师的几个课例,谈谈孙老师是如何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
片断一:《天游峰的扫路人》
师:读了题目,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如果读了题目就有问题的同学,是聪明的,是会思考的。大家要说,说对了表扬,说错了也表扬,只要说就表扬。
生:扫路人是个年轻人还是老人?
师:你是班上最勇敢的学生,给他掌声
生:天游峰在哪里?
生:写什么不好,为什么写天游峰的扫路人?
师:多好的问题呀,再说一遍。写到黑板上,后面写上你的名字。这是你自己发现的,是你的专利。
生:扫了几年路?扫路人多大了?扫路人叫什么名字?怎么扫?为什么到天游峰扫地?天游峰高不高?
师:同学们根据课题提了这么多问题,大家开始会思考了。带着这些问题读书,把书拿起来。要求认真读,读正确,读流利,不要磕磕巴巴。
启发:学生不敢质疑怎么办?首先,要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顾虑,让学生大胆地问,毫无顾忌地问。其次,凡是提问的学生,不管他提得好不好,提得对不对,一律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敢于提问了。
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行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成为激励学生质疑问难、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引路人。
片断二:《天游峰的扫路人》
师:读了课文,有什么问题?(两分钟再读书,在有疑问的地方标问号)
比比谁提的问题最有水平。刚才老师想起了中国古人说得话“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是什么意思?
生:我的想法就是说学文章要有疑问,小的疑问有小的进步,好的问题有大的进步。
师:学习最可贵的师发现问题,小问题有小的进步,大问题有大的进步。咱们看看谁有的进步。
生:作者为什么说30年后再来看老人?为什么不一年后来?
师:写黑板上,写自己的名字
生:为什么不说话就能把他俩的心沟通起来。
生:为什么说没有登上天游峰的人,就没到过武夷山。
师:读读课文,思考解决。
生:为什么在这扫路?
师:这个问题怎么说比较好?
生:老人为什么舍不得离开?
生:文中的我为什么抽了一口气?
师:看到什么抽了口气?
生:为什么天游峰那么高,老人还说不累?
生:老人的笑声为什么直伴我走到住地?
师:太好了,笑声一笑完就结束了,为什么直到住地?你真有一双慧眼。黑板写不下了,大家写纸上吧。
生:为什么老人说三十年后照样请我喝茶?还朗声大笑?
生:为什么扫路这么累,老人却说得那么轻松?
师:做好,看黑板上的问题。大家的问题太多了。看看哪些和自己的相同,哪些不相同?想想别人为什么能提出,自己提不出呢?
师:老师真高兴,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这节课上出了多少思想家啊。这么多问题,你认为哪个最重要?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余的就全解决了?
师:同学们提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刚才老师有从中找出三个很重要的问题。老人扫天游峰为什么不感到累?2。老人为什么不舍的离开?3。老人说三十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老人真能活到这么大岁吗?
启发:学生敢于提问了,老师还要教给 他们提问的方法,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和句,抓住关键处提问,不能“浅问辄止”,而应刨根问底,多角度地思考,多方位地发问。也就是,要让学生会问,问到点子上。
片断三:《赠汪伦》
师:读诗基本意思懂了,我觉得还没有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读这首诗你有问题吗?你们讨论讨论看有什么问题?
(生小组讨论。)
师:交流一下,能够发现问题的同学有双慧眼,火眼金睛。(指名问)你发现什么问题?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为什么比不上汪伦给我的情意?
师:是啊,桃花潭的水深千尺,为什么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呢?这是一个问题,还有不同的问题吗?(指名问)你的问题?
生:既然李白舍不得离开汪伦,他为什么要离开汪伦呢?
师:没有不散的宴席,朋友之间总是要离别的。(竖起大拇指)好的,能够发现问题比发现不了问题总是要好。你的问题?
生:我的问题是汪伦把李白骗过去,为什么他们还能成为好朋友?
师:我来读诗。你们能不能再发现一点问题?“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这时已经来到哪里了?你的问题是什么?
生:为什么要在李白要走的时候才来送别呢?
师:(兴奋地)听到没有?为什么要在李白离开汪伦的家,上路之后,来到桃花潭坐到船上,要走的时候,汪伦才来送呢?他为什么早不送,迟不送,偏偏到这个时候才来送呢?送客你会这样送吗?
生:(齐答)不会。
师:你肯定在家里就要这样送了,是不是。为什么早不送,迟不送,偏偏要等到人家坐到船上的时候才来送呢?你们这时候就做做汪伦,猜想猜想,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有哪几种可能呢?为什么到这个时候才来送呢,几个人讨论一下。
(生小组讨论,教师在其中一组学生中小声提出问题。)
师:好,坐正。“天一学校”了不起的,“天一”不是天下第一吗?我来看看“天一”的学生是不是天下第一。你说说看。为什么早不送、迟不送,偏偏到这个时候再来送了呢?
生:因为这里有汪伦和李白的美好回忆。
师:什么回忆?为什么汪伦早不送、迟不送,偏偏要等到李白坐到船上才去送呢?
启发:除了要让学生敢于提问以外,还要在质疑上舍得花时间,决不能走过场,搞形式,而应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学习提问,经历由不敢问到敢问,由不会问到会问的全过程。
片断四:《落花生》
师:读书的时候就要抓住一点不断地从多方面提问题,你思考问题必须深入,还有什么问题要提?
纵观孙双金老师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他是时时处处都在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从不敢提问到大胆质疑,由不会问到善于质疑,学生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也应该像孙老师那样,任何时候都鼓励学生提问。所提的问题,即使是芝麻西瓜一大堆,甚至提得不恰当,也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要充分肯定学生积极动脑筋的一面。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保护,质疑问难就能大胆了。学生问题提得多了,开始可能会影响一些课堂教学时间,但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提问能力,问题提到点子上,教学的效果就不但不会降低,反而还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