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直面学生提问的烦恼

(2019-11-03 20:34:05)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需培养学生的疑问意识,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创新教育倡导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然而,在教学实践的具体操作中,我发现“问题”却把教师们推到了两难的境地,这两难:一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发现问题,不敢提出问题;二是教师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提出了种种问题,可这些疑问又给老师们出了新的难题——如何选择和提高学生的问题质量。对于第一种困难,需要教师设置情境、大胆鼓励,此方面的论述和方法很多,我不再赘言,而第二种困难更加困扰着勇于改革的老师,许多老师反映“不让学生自主提问,不符合课改精神;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又良莠不齐,不可能一一解答,真是有苦难言、尚无良策”。

对于教师们遇到的这种困难,部分实践行动研究者已经开始了关注。怎么来评价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呢?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赵占良主任认为,可以三个方面去评价:一是看是不是一个科学问题;二是看问题的表述是否明确、具体;三是看问题的探究价值高不高。全国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陈柄峰老师,在回答博友“相逢如歌”提出的问题时,对于课堂上初读质疑的解决策略谈了以下几点自己的看法——“通常,学生在这个环节所提的问题可以分成三类。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1)提出的问题非常有价值,记下来,作为学习的重点。(2)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价值,但不是重点,可以当堂由学生互相解答。(3)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可以“置之不理”。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有人认为(1)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是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基础;(2)教师适当的引导调控激趣是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助推器;(3)教师恰当的点评,启发学生提出高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能有效控制了问题的质量。用什么方式让学生提出有价值且有利于推进教学进程的问题呢?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不能仅限于课堂。教育即生活,生活处处有学问,真正的问题诞生于实践之中,只有做中学,才会有做中问。因此,就要提倡大课堂教学,把学生问题产生、解决的视野放宽放大,提高多种途径和方式处理好“问中做”。鼓励学生提问,只是“问题教学”的第一步,是针对“教师独讲,学生静听”采取的初步改革措施,只有“问题意识”成为学生日常学习、思考习惯,这才是“问题教学”的最高境界。

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经过筛选和甄别。由于年龄、阅历、学识水平的限制,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是真正的“问题”,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说:“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会不会提出正确的问题”,而物理学家海森堡则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由此看出,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是“正确问题”,而不是所有问题,只有符合学生发展特点,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基本能力或基本智慧的问题,才有探究和解决的必要。

“因学定教”是解决学生提问的基本原则。如果所有的问题一一回答,就会变成机械的“生问生答”“生问师答”模式,其实质上与“师问生答”的“提问式授课”一样,只不过是灌输式教学的翻版。这就需要教师研究学生发展需要和课程发展需要,精心备课,充分预设,全盘谋划,智慧选择,培植出生成的美丽和效果。

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实践证明,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问的质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