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充满智慧的语文课堂

(2019-10-31 17:21:00)
标签:

教育

语文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邵红

现代课堂教学应该以师生之间的“对话”为基础,因为它是教师的价值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的有机结合和统一。课堂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教师不是哗众取宠,不是喧宾夺主,不是故意卖弄,不是矫揉造作,而是显示出无穷的亲和魅力,学生不是唯唯诺诺,而是意气风发,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充满灵性,充满着无穷的智慧的课堂。

一、主动探究,让课堂教学生机盎然

教室不再是“教室”,而是“学室”,课堂不再是“教堂”,而是“学堂”;教师不再是学生的主导,而是向导;教学过程不再仅仅是知识传输的过程,还是积极探究的过程。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把学习的知识放置在相关问题情境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原有经验来学习探究新知识。这种通过高级思维活动学习的方式,会使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和更高的批判性,知识的对错会牵动他们的神经,而不是让他们无动于衷。通过教学中不断的思考、探究、分析,他们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教学《英英学古诗》中的“李”字片段。

师: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记的?

生:我是这样记的,什么李?木子李。

生:“李”是上下结构,上边是个“木”,下边是个“子”。

生:我编了一个字谜:果树结果子了。

生:“休息”的“休”把单人旁换成子字底。

生:“季”字去掉一撇。

……

学生相互启发,思维相互碰撞,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得活跃,何乐而不为呢?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张扬学生的个性。笔者认为,在上述识字教学设计中,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识记,把识字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把识字的时间、空间还给了学生,这种易生为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真正互动的个性化识字方式,取得的教学效果十分明显,也深受学生喜爱。

二、预设生成,让课堂教学相得益彰

预设十分重要,然而仅仅只有预设远远不够,因为教学的确定性中存在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中暗藏着确定性,构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捕捉那些闪动着灵性的生成资源,请看《第八次》的教学设计片段。

生:几乎失去信心的王子无意中看到了蜘蛛结网,他想到了什么?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好,请再仔细阅读课文的第3小节,再来体会一下王子看到了什么。王子是怎么想的?如果你是王子,你会觉得这只蜘蛛怎样?为什么?(生四人小组讨论)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蜘蛛不灰心。

生:蜘蛛不怕困难。

生:蜘蛛虽然遇到了困难,但是没有失去信心。

生:蜘蛛不怕艰辛、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师:再把这些词语读一读,来体会一下蜘蛛不怕艰辛、不怕困难、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生:重新扯起、再次结网、结了断、断了结、并不灰心、照样从头干起。

师:怎么才算照样从头干起,就是重新扯起……再次结网……

师:一起来看这只不灰心、坚持不懈的蜘蛛。(看课件)边看边想,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师:你能把蜘蛛的不怕艰辛、顽强拼搏,坚持不懈读出来吗?(自由练读,指名读)

在这里,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双手的温暖怀抱。

三、情感体验,让课堂教学灵性闪光

课堂教学不仅仅要使学生有所知,更要使学生有所感;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体验。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并将其展示在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加强学生的主体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体验中获得真知。从根本上讲,课堂教学是学生主体生命的投入,是学生生命的全部展开。学生不是课堂的旁观者,而是课堂的参与者和建构者。有人说有些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就让我们来看看张建刚老师在江苏省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次培训会上所上的《大禹治水》一课,你也许会从中得到很大的启发。

师: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生:他带领老百姓察看地形。走过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

师:大禹走过了无数座山,蹚过了无数条河,他腿上的皮都被树枝划破了,脚上也起了血泡,这就叫吃尽了千辛万苦吗?小朋友再想想,大禹还可能会吃到哪些苦?

生:遇到野兽,吃不饱……

师:那就请你来读一读“千辛万苦”。(第一次感悟体验大禹治水的艰辛)

师:大禹又是怎样治水的呢?再读读课文。

生: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

师:看老师画简笔画,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吗?是为了不让洪水泛滥,引导洪水流入大海。你们现在看老师画画很简单,但当时真正做起来非常困难,想想看他们还会吃到哪些苦?

(生答略)

师:这就叫吃尽了“千辛万苦”,再读。(再次体验大禹治水的艰辛)

师:大禹治水是多么的艰辛啊,我们再来听个数字故事吧。(师讲述)

师:13年,谁来把它读得长一点呢。

师:只有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而且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下,儿子十多岁了还没见过父亲的面,你觉得大禹怎样?

生:一心想着老百姓……

师:后来老百姓听说了这个故事,就把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禹治水是多么的艰辛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千辛万苦”,体会一下大禹治水的辛苦。注意,要读得和上几次不一样。谁来试一试。(第三次体会治水的辛苦)

“体验是价值的叩问,指向的是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价值世界。只有体验才能将活生生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挖掘出来。”课堂上教师的精心设计,犹如一个个路标,将学生带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教师有计划地设计,让学生反复体验、反复感悟,在有趣中、在不知不觉中又回到了语文知识上。点亮了学生体验的灯,也照亮了学生阅读的道路。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一位教育专家这样说过:刻意追求的艺术,不是艺术;刻意学习的艺术,不成艺术。从根本上讲,课堂教学是学生主体生命的投入,是学生生命的全部展开。学生不是课堂的旁观者,而是课堂的参与者和建构者。一句话,只有能打动学生心灵的课才是一堂好课,才是充满智慧的课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