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教学,基于怎样的假定

(2019-10-27 09:38:12)
标签:

教育

语文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张久明

阅读教学基于怎样的假定,就是阅读教学以什么为基础的问题。虽然我们都知道,教学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但是由于这方面注意得不够,于是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忽视了学生原有的基础,要么过高要么过低估计学生的水平与能力,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一、导入新课,学生是否从零开始?

导入新课作为教学的起始环节,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为教学定向有一定的作用,这个教学环节得到了教师的重视。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类似教学《钱学森》(苏教版教材第十册)这样的质疑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怎样的人吗?(师简介钱学森)教师接着设疑:“钱学森为什么要放弃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呢?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哪些贡献呢?”这样导入,忽视了学生已经预习了课文这样的事实,是假定学生什么也不知道来组织教学。实际上,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预习后就已经知道了,再提出来,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问的根本点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思维产生于对未知的探索,如果一个人对别人问他的东西很熟悉,思维也就没有了。

《钱学森》这一课的导入完全可以这样进行:哪些同学课前预习了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哪些收获?(学生交流收获)这节课上,你最希望学到什么呢?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学呢?这样导入,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掌握了什么,知道自己应该达到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才会主动进行学习。

二、字词教学,学生是否真的掌握?

词语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正是以理解课文的意义为目标来教学词语,因此以为只要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就完成了任务,就算学生已经掌握了要教的词语。实际上,从语文工具性的角度来审视这样的词语教学,就会发现不足。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我发现许多学生在词语填空时出现了许多错别字,如:“星罗棋布”写成了“新罗棋布”,“珍禽异兽”写成了“珍禽义兽”。学生出现这些错别字,从遗忘理论的角度分析,属于错误的再认和重现。那么,引起这种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不能理解词语中关键字的意思,导致缺少提取线索而遗忘。这样的错误,完全可以在词语教学中找到原因。可以设想,如果我们在教学时能够引导学生弄清词的本义和词中一些关键字的意思,这种错误一定会大大减少。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当我们的教学注重人文性的时候,还是不能忘记工具性。

除了重视字义教学以减少错别字,教学中近义词语的比较也是教师比较忽视的。由于没有比较词语在情感、用法等方面的细微区别,导致运用时发生错误。如《麋鹿》(苏教版教材第十册)1小节“天色微明,晨雾如轻纱般飘浮在黄海滩涂上”的教学时,除了理解“飘浮”的意思外,应该揭示“漂浮”,比较它们在用法上的不同,就能使学生运用这两个词语时少犯错误。

三、理解句子,学生是否真有能力?

阅读,当然应该理解读物的意义。能否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学生阅读能力强弱的表现。教学这样的句子,不能简单地让少数学生“包场”后,就假定其他同学也已经掌握,事实上,大部分同学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应该让学生亲历整个学习过程,“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例如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苏教版教材第十册),提问:“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个别学生回答了这个问题,教学环节也就这样完成了。实际效果如何呢?在练习中,许多同学没能正确解答。显然,个别尖子生的回答并没能为大家所接受。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总结出春天的特点、儿童的特点,然后找出共同之处。这样教学,既能使学生解决问题,又能使学生积累经验。

阅读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任,只要我们心中装着学生,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我们的教学就会更有针对性,学生就能得到更大的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