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站稳课堂主阵地
(2019-10-25 12:55:12)
标签:
教育语文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为了将“洋思”教学经验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一改琐碎的问答、面面俱到的分析讲解、不讲效率的反复抄写及繁杂松散的课堂结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通过近段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优化课堂教学的流程,变教为学,灵活运用,更好地利用教学时间,更好地处理教与学,学与用,听说与读写,知识与技能等几方面的关系,以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课堂教学以自学为核心组织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学以至用的能力为最终目标。
一、引导、启发、导入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起到一个主导作用。通过有效的引导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原则,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是深入地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向学生提出明确而适度的学习要求,使学生加强注意事物的主动性和有意性。2、精心设计课前复习题,视需要而定,使学生在学习时新旧知识能迅速相互作用。3、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问题或形象情景,激发其认知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例如我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先播放歌曲《母亲》烘托出气氛,再提出学习要求:读书要和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读懂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要用心去想,思考、想象。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提问:我为什么要抱母亲?结果怎样?抱了母亲以后,“我”有了哪些感受?
教学目标设计必须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整体地、有层次地确定准确、具体、全面、适度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分层参与,共同提高要,使学生能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
二、学习、实践、探究
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我们要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积极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去,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1、自学自练,学生根据学习要求,利用工具书和学习经验学习,反复的读读、想想、圈圈、画画,记下自己的“疑惑”或想法,使以后学习更具有意性和针对性。例如,给课文标上小节号,用 “?”画出不明白的字、词或句子,用“~~~”画出好词或好句子。圈部首,描生字。画生词,读生词,先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再查词典写意思。翻开预习本,抄字、扩词、抄词。写近义词或反义词,或者用它们练习造句。好词好句点评,想一想,这些词句好在哪儿?简单地写下评语。大声地将课文读几遍,读通顺。把你觉得最有意思的部分再有感情地读几遍。又懂得了那些知识?和作者说说话,与主人公聊一聊。写写自己的读后感。2、小组初议,解决简单问题。
教师在这一环节应把握学习方向,提示必要的学习要求、知识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督促和鞭策,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思考产生问题的原因,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三、交流、评议、讲解
将发现的问题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有根据地互评。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会的可以不谈,有会有不会的可由会的先说,有不同理解的可以争论,各抒己见,在讨论中共同提高。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将学生置于质疑思辩、互相激励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紧密联系教材与目标,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整理等手段,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筛选。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和语言的训练,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这样,保证了“学”在“教”前,学生始终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而比是牵着学生走,是鼓励而不是压抑学生,是给予学生学习方法,而不是代替学生做出结论。变教师分析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讨论,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四、检测、巩固、拓展
由集体、小组活动转向以个体为住的活动,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和理性指导下的实践。通过课堂测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因素是贯穿始终的,把课堂的40分钟还给学生,变教为学,灵活运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