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19-06-11 17:43:05)
标签:

教育

语文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郭静文

我国古代大文学家韩愈有过这样一句名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所谓传道,即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德育教育。由此可见,作为教师,从古至今,其职责不仅仅是教书,还要育人,不论何时,我们都要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有着很强的思想性,切实搞好语文教学,把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组成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应深入教材,挖掘其中的爱国教育、品德教育、理想教育等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感染。

例如在教学《滥竽充数》一文时,在学习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你喜欢南郭先生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不喜欢。”“为什么?”我接着问。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因为他没有真本领,只会欺骗别人。”……我继续启发:“正因为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只会弄虚作假,最后只得偷偷地逃走。请你想一想,告诉南郭先生他今后应该怎样去做。”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举手,有的说:“他应该去拜一个会吹竽的人为师,认真学习,成为一名真正的吹竽能手。”有的说:“他不要再去圣骗人,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还有的说:“他应该认真学一门手艺,靠自己的真本事挣钱。”……这样的谈话,不仅使学生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又使他们从中领悟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融入德育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例如老舍先生的《林海》一文,语句流畅,妙语连珠,读起来琅琅上口,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体会作家遣词造句能力的同时,深切感受到自然美,并能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又如《飞夺泸定桥》一文中,作者对于夺桥一段中人物的英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朗读时,教师可着重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仔细体会,透过外表看内心,使学生的思维融入课文内容,仿佛亲眼目睹战斗的激烈场面,使英雄的形象跃然于头脑中,英雄的品质深入人心。由此可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是渗透德育教育的好办法。

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有效途径。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教师将作文指导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往往会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习作训练都有深刻地德育内容,指导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习作要求,弄清写作目的,利用习作训练,培养学生坚强品格,崇高理想以及正确的审美观点等。例如,以写人为题的训练,指导时,重在让学生发现他人的闪光之处;写景的文章,则可借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例如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习作训练,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写一篇建议书。对于这样的训练,教师可指导学生有重点地进行观察、讨论。比如周围的环境问题、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从而认识到生活中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这样的习作练习,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美的情操。

总之,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能切实深入教材,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就能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