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说,乐说,会说
(2020-05-30 22:12:17)
标签:
教育语文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从“敢说”到“乐说”,再到“会说”,逐步提高其口语交际的能力。
一、鼓励———使学生敢说
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克服畏惧表达的心理,树立口语交际的自信心,鼓励他们敢于说话。
1.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要理解他们在口语交际中存在的不足,少批评,多表扬,使学生坚信“我能行”。教师应该是学生真诚的听众,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
2.营造积极、轻松、合作的氛围。当一个学生发言时,要求其他学生学会倾听,并在同学结结巴巴、词不达意甚至说错话时,不嘲笑,不挖苦,而是予以及时的补充和善意的帮助,让说话的同学能够轻松、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创境———使学生乐说
创设情境,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手段,为的是向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材料,使学生有话可说,而且乐于说。那么,在课堂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可以作以下尝试。
1.媒体情境。春游后,教师执教《春天在哪里》一课,在组织口语交际前,给学生播放精心编制的课件———“美丽的春天”,创设直观情景,为学生说话提供素材。“你找到春天了吗?”“你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学生围绕老师的问题展开口语交际:“我找到了春天,春天是柳枝上的嫩芽。”“我找到了春天,春天是浅绿浅绿的小草。”“春天是温暖的阳光。”“春天是孩子们的笑脸。”……
2.实例情境。“三八”妇女节到了,老师要求学生在妇女节这一天,把自己在家里为妈妈、奶奶等做的事记下来,准备在课堂上发言。课堂上,因为是有备而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开了,积极性很高,说的内容也很充实。
3.表演情境。情景教学,会让学生兴趣盎然,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尽量多想办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说”。小学生善于模仿,教师以课文为蓝本,精心设计、组织课堂表演,以提高学生的说话兴趣,活跃课堂口语交际的气氛。通过小组排演、汇报表演,不但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说”,也为学生展示口语能力提供了平台。
4.实物情境。实物所展示的情境,能很快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口语交际的效率。在《乌鸦喝水》一课的教学中,在揭示课题前,教师拿出乌鸦标本问:“同学们,这是什么?”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接着问:“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学生回答:“这是一只身披黑袍子的乌鸦。”“这是一只可爱的乌鸦。”预习过课文的学生会回答:“这是一只聪明的乌鸦。”“这是一只爱动脑筋的乌鸦。”“这是一只会动脑筋的乌鸦。”实物的展示,使师生能够顺利地进行口语交际,也顺利地引出并揭示了课题。
三、引导———使学生会说
学生敢于说,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前提;乐于说,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基础;会说,才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所在。
1.说得完整。比如,教学《东西南北》一课时,让学生观察图画,从直观上了解“西、南、东”几个表示方位的词语后,再练习说话:“学校的北面是 南面是 西面是 东面是 ”。这样的教学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他们能够顺利地把一个比较复杂的意思说完整。当然,在口语交际时,不必要求学生把每句话都讲得非常完整,只要根据语境说出符合要求的话就可以了。有时,一个字、一个词就能非常准确而简约地表达说话者的意思,如甲学生问:“你是小学一年级一班的学生吗?”乙学生答:“嗯!”一问一答,简洁明了。如果一定要回答成“我是小学一年级一班的学生”,反而让人觉得别扭,也破坏了良好的交际氛围。
2.说得具体。
3.说得有感情。
综上所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要经历“敢说—乐说—会说”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以“敢于说”为前提,以“乐于说”为基础,才能多说话,说好话,真正达到“会说”的目的。而只有真正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才能在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日常交际中从容应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