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

(2020-03-13 21:49:11)
标签:

教育

语文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我国当代教育理论家邱学华先生从1980年开始实验的尝试教学法,经过20年时间已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并逐渐从一种具体教学方法升华为教学理论。截至2002年1月止,有关尝试教学论的研究论文已发表约6千余篇,专著已出版19部。更为重要的是,尝试教学理论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港、澳、台都在不同程度上应用。据不完全统计,将尝试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教师已达36万人,实验班级已达40多万个。尝试教学理论现已走出国门,有关论文被译成日文、英文、德文在国外教育杂志上发表。尝试教学法应用范围从小学发展到中学、大学,从数学发展到语文、常识、理化等学科,人普教又发展到幼教、职教、特教。根据尝试教学法在中小学各学科呈现的普遍积极效果反应,证明尝试教学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一、对尝试教学理论实质的认识

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再做练习。而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初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在现代的教学条件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条件,可使学生在尝试活动能够取得成功。

尝试教学理论有鲜明的特征,归纳成两句话:“先试后导”、“行练后讲”。“即学生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练习在前,讲解在后;活动在前,结论在后……”。先教后学-→先试后导;先讲后练-→先练后讲。虽只是前后顺序调换一下,可这是教育思想的巨大变化,是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转变。前者强调教师为主宰,后者强调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对尝试教学基本程序的理解

尝试教学一般是按照: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实验→学生讨论→教师讲解这几个基本操作序列来进行的。根据教师与学生在尝试教学中的基本程序,可以勾画出师生在教学活动的不同角色(如图)。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了较大的比重,体现了学生在尝试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教学程序

出示

尝试题

自学课本

动手

操作

讨论

交流

教师

学生

学生

学生

教师

1、尝试题的编拟和出示。出示尝试题是尝试教学的关键,它具有以下引路的作用: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其自学课本的兴趣;通过尝试题的试做,获取学生自学课本的反馈信息。因此,在尝试题的编拟中,要依次按以下思路来进行:与例题相比略有变化,难度也有所提高;以课本例题作尝试题。尝试题的设计恰到好处,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跳一跳摘桃吃,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在出示尝试题的过程中,应采用“以旧带新”的办法,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以发挥先前知识的迁移作用。准备题是为尝试题服务的,它必须与尝试题有密切的联系,必须同题材、同结构,但在难度上要具有一定的区别,使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准备题与尝试题的联系与区别。

2、对学生“自学课本”的指导。出示尝试题的目的是诱发学生自学课本,使之能起到激发学习动机和定向思维的作用。因此,学生在自学课本的过程中,首先要求“自学课本”在时间上有保证,一般开始以3~5分钟为宜,以后随着自学能力的提高,教师可逐步增加自学的时间,并对课本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引导。其次,“自学课本”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尝试题是用来引路的,让学生自学课本,可以使学生把自学课本转化为自身的心理需求。在尝试题出示之后,教师可进行启发性的淡话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这一步操作老师不示范,你们会做吗?”“这一步操作如果不会,老师也不示范,你们可以在课本上找到相似的方法,看你们找得对不对?”再次,以自学思考题来引导学生自学课本,自学课本是学生独立学习活动的表现,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与阅历的限制,有时在自学时会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应设计一些自学思考题来加以引导。第四,对“自学课本”的分类指导,由于教材的要求是统一的,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则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自学要求上应有所区别。

3、尝试操作的设计。出示尝试题是尝试教学实施程序中的起始阶段,它的好坏将会影响全局。一堂信息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操作的设计有关。尝试教学总结出了“多层次不断尝试的操作”,它是尝试教学的基本形式。首先教师编拟的尝试题是自学课本例题的一种手段,要同课本的操作题相仿,同类型同结构,难度大致相等,应该仅是题材上的变换。如操作题的题材最好选用学生所熟悉的,内容不能太大,要尽可能让学生易操作,成功率高,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其次,要进行多层次不断尝试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尝试实验中,一步比一步有所提高(如下表)。

层次类型

作用

功能

基本训练题

铺路

为新课作准备。

准备题

架桥

为出尝试题作准备,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

尝试题

探索

与课文中操作形式基本相似,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

第二次尝试题

巩固

与课文中操作内容稍有变化,以便巩固新知识、检查反馈。

课堂作业

主体

是掌握新知识后的练习,可适当结合旧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外尝试

发展

是机动题,留给能完成课堂作业的学生做,以便进行因材施教。

上述六个层次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在尝试操作活动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理解程度的信息不断地反馈出来,教师可以及时进行调控。

4、学生讨论的组织。在尝试操作之后,教师已基本上了解了学生理解新知识的情况,但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弄清信息课中的概念、原理、操作的结论等,在教师的讲解之前,增加学生的讨论。学生讨论要求学生说出尝试操作活动的过程,以验证学生尝试的正确与否,它对于增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广开思路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讨论一般从评议尝试题开始,让学生说出各自尝试的理由及其思路,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在判定尝试结果的对错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尝试成功的道理以及尝试的错误,把讨论引向深入。

5、教师讲解的组织。教师从学生的尝试实验和讨论中获得了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反馈信息,虽然学生通过尝试实验和讨论获得了新知,但这种新知是不系统的,还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以确保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教师讲解处于非讲不可的地步,讲的都是学生尝试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出一些新的结论予以归纳,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学到了自己想学的东西。首先,教师的讲解是有重点的精讲,以区别过去教学中的面面俱到。其次,以教师讲解尝试题为好,由于尝试题与课本的练习题内容基本同类型、同难度,讲解尝试题可以启发思路,引起争论,最终达到尝试成功的目的。再次,教师可以作作业评议式的讲解,针对学生在尝试练习中的对例和错例进行评讲,分析产生正误的原因,以加深巩固在尝试练习中所获得的知识。

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尝试教学给学生一个表演的舞台,给学生一个表演的机会,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而且在一次一次的成功探究过程中,学生增强了自信。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也就会更加积极地去尝试和探索,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把更多尝试的机会留给学生,而学生还给我们的将是一个又一个的智慧的光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