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课文中的美
(2020-01-14 19:15:00)
标签:
教育语文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语文是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其主要任务是要交会学生认识字词、布局谋篇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但是如果语文教学只是刻板的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欣赏与体验,那么语文教学就会显得乏味和缺少情感,也就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初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学生的审美教育是必要的。
一、爱国美
列宁曾经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万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小学语文科中的《庐山云雾》、《桂林山水》等文章向学生生动的描绘了祖国优美的自然风光。《长城》、《莫高窟》等文章则赞美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丰碑》,《黄继光》等文章又向学生歌颂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人民能过幸福服的生活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地大无畏精神。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支跳动的音符,共同谱写着一篇篇爱国主义的乐章。
二、理想美
语文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远大理想的重任。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分析课文适宜的渗透美好的理想教育,有助于正确世界观的形成。《一定要争气》、《大画家齐白石》都闪烁着理想美的光辉。
三、情操美
对于课文中人物情操美的鉴赏,可是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的鉴别能力。如《女主人与乞丐》、《爱心项链》、《桃园那间小木屋》都在教育学生做人要正直、善良。要尊重他人,善待他人,与别人和睦相处,世界才会充满爱的阳光。
四、语言美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作者用了优美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美丽的桂林山水,让人仿佛正置身于青山绿水间,游船画舫内,品酒观光,悠哉美哉。这难道不是语言文字创造的神奇吗?
综上所述,做为教者,必须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美的存在,学会鉴赏美,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同时还在向学生推荐赏析文章,促使学生高尚美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