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教学改革的几个转变

(2019-05-02 21:45:51)
标签:

教育

语文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我们认为,要实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必须要实现几个转变:

教师方面:

1、备课的转变:由原来的重点备教法、备知识点,转变为重点备学法指导。即做到“六备”:备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什么、怎样学;备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如何解决、用什么方法解决、分几步解决;备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合作什么、怎样合作、每个学生的任务是什么;备如何让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那些学生展示、展示什么; 备达标检测的内容、如何检测、如何反馈;备在本节课中要培养学生的哪些方面的习惯和能力。

2、课堂的转变:原来在课堂上重点是如何传授知识、如何调控教学环节;现在在课堂的重点是研究学生预习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堂自主学习的预设,展示交流的预设等等。

3、观念的转变:原来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为主线。

4、角色的转变:原来是演员,现在是导演;原来是台前,现在是幕后。

学生方面: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高度自治,自我管理,小组长的作用发挥得好,课堂秩序井然。

2、在学校有效的监控机制下,学生由不得不积极展示到主动去展示,学生的能力大有提高。

3、厌学已成为学生的过去,多数学生希望上课能得到更多地展示机会。

4、多渠道展示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空间,问题得到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情况了解到位,有利于有的放矢的学习。

5、小组合作,“兵教兵”、“兵练兵”等措施,有效地进行了后进生的转化,学生的落后面大大减少。

6、学生的自学能力大有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大大增强。

课堂方面:

1、课堂活了:原来的课堂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声嘶力竭的“喊”,下面的学生大眼瞪小眼,个个无精打采,好比一个大桶在往一个一个的杯子里倒水。现在是老师们不再去喊,把“喊”的任务放给了学生,交给了“小讲解员”,有了问题先放给学生,让学生们在小组中开动脑筋尝试着、探索着去解决。学生们有了问题的驱动,自然会有动力,课堂也便活了起来。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想自己的方法,然后小组内学生们再交流各自的想法,当其中一个学生说出来自己的想法时,其他学生就马上开动脑子想:这个方法对吗?好不好?好在那里?不好在那里?我有什么比他更好的方法吗?……学生们的思维一直处于一种忙碌兴奋的状态。学生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也有利于情感领域目标的实现,如形成态度,培养鉴别、判断能力,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2、课堂气氛好了:原来评价学生都以个体为主,表扬学生时也是以表扬个体的表现为主。现在学生们在小组中,形成了一个集体,则采用了小组评价法。既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评价,组内以小组长为代表,当某个小组的所有的学生都表现好的时候,对整个小组进行表扬;若某个组内有一个学生表现不好,进行评价时也点出XX小组表现不是很好,是因为XX同学那里做的不是很好,督促小组内的学生提醒他那里做的不好,以便于及时改正。教师能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并能及时给予适当指导。教师此时是作为小组成员之一,在心理上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这样也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学生便有了一种集体意识,认为自己是集体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自己的表现时刻关系着小组的好坏。从而使学生时时刻刻想到自己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整个小组,整个班级,学生自己会促使自己往好的地方发展。

3、交流能力提高了:通过小组教学以后,学生们在交流探索问题的结果方法的过程中,都要进行交流,把自己的方法充分、清晰的表达给其他同学,让其他同学能够很容易的明白自己想说的、想表达的是一个什么意思;同时还要听别人发表意见,听明白别人说的是一个什么意思,还要判断他所说的是否正确,进行必要的鉴别。结果重要,但是过程同样精彩。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了组织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通过向其他同学解释要点和原理,学生还能强化自己的学习。因此,也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在小组内,学生之间较易进行不同经验和想法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心理压力相对减少,每个人发言和活动的机会相对增加,个人意见的交换变得十分容易,因此,可以相互确认、相互补充和相互启发,形成团体性思考和创造,这无疑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大有益处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