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语文课堂教学杂谈 |
分类: 教学研究 |
一、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愿望。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索、创新空间 能动地学习源于学习的兴趣,创造性的学习源于自主探究的愿望。要使教学达到“启其蒙而引其趣”的目的,就要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问题情境。
要想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愿望,应紧扣教材中心及重难点创设问题,创设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启发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尽力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的脑子积极主动地转动起来。问题的难度要适中,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且富有新鲜感,切合学生的兴趣点。
二、讲究课堂对话的艺术,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把课上到孩子们的心里
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标识。这里的对话是师生都敞开心扉、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评判,是学生张扬个性的一种自我超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应该是民主平等真挚的。课堂上,我常常浑然忘记了自我,在教学,更是在和学生进行精神上的交流。这样的教学用语常常出现在课堂中:“你们专注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表扬你的勇气”等等。教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真挚的对话,加之教师着力引导学生面对文本,充分读书,能够建立起学生与文本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学生与学生张扬个性的对话。这种对话将带给师生同品共享合作学习的愉悦,将带给师生妙曼丰盈的心路历程,这样才能把课上到学生的心里。
三、重视学生学习探究发展的过程,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小组学习这种现代教学方式,已成为国内比较盛行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恰当地运用小组学习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在落实“你最喜欢哪一节诗,喜欢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时,我先让学生按照阅读兴趣自由选择任意一节诗,借助学习专题网站对课文有了理解感悟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先将选择相同学习内容的学生组成动态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接着在静态学习小组里交流,并帮助学生提出自主学习目标。
要使语文课堂上的小组学习取得最佳效益,除了教师应精心组织、积极参与其中以外,还要明确小组学习的目标,善于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合理安排小组组合的形式,小组学习的内容可由学生依据课程计划的要求自主选择。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学习“媒介”,促使学生自主能动地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已经广泛深入到现行的教育中,它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极大地扩大了学习者认知领域,使资源共享成为现实。
更新教学策略,讲究教学策略,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