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
(2019-01-25 16:43:02)
标签:
教育语文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丁维升
翻开漫漫历史长卷,语文教育名家辈出,群星璀璨,吕叔湘先生就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作为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他对语文教学的两点认识,以及在作文教学方面的教育思想对当代语文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吕叔湘语文思想博大精深:
1、语文性质论:“语文”指“语言与文字”,即口头语言与书面语;
2、语文教育目的论: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养成运用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达到运用语言文字的高境界;
3、语文教学论:以学生练习为主,营造良好的语文环境,教会学生自学。
一、吕叔湘对语文教学的两个“必须认清”
1、必须认清“教的是什么”。
这是语文学科的一个根本问题。吕叔湘认为,“语文”是指“语言”和“文字”。“这里说的‘语言’是‘口语’的意思,这里说的‘文字’是‘书面语’的意思”。语文课应当是语言文字课,而不是文学课。中学里学习文学作品与大学里不同,并不是为了评论这些作品的思想和地位,也不是为了模仿作品去学习文学创作,而是为了学习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尽管语文课也有政治思想教育的任务,但也不可超过了相当的限度,不能“不恰当地强调所读的内容而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次要地位”。这些论述,从纵向上把中学语文课与大学中文系的文学课作了区分,从横向上把语文与文学课、政治课等课程作了比较。
他认为,“语言是文字的根本。人类先有语言,后有文字;世界上多的是没有文字的语言,可找不着没有语言的文字。人们总是在幼儿时期就学会说话,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学习使用文字。”他主张,语文教学“应该语言和文字并举,以语言为门径,以文字为重点,达到语言和文字都提高的目的。”实际上,语文教学中却是“有文无语”,只教文,不教语。他强调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亦即口语训练。如不直接给学生以口头训练,学生的语言水平就无法提高,就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即使对于文字来说,也影响了它的教学效率。撇开语言教文字的做法,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
2、“必须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文的过程”。
从教的角度说,就是认清“怎么教”的问题。他曾反复强调,过去的错误认识是把语文课看成跟历史、地理,或者物理、化学一样的知识课。其实,学习语言是学一种技能,养成一种习惯。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因此,语文教学要做到“少而精,少讲,精讲”,做到“讲为练服务”。
“学生的语文课学好没有,要看他的阅读能力如何,写作能力如何,而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必得多练习才能提高。”多练习,多实践,是培养语文技能最基本的途径。从这个根本认识出发,他反对拿讲课的好坏来衡量教师优劣的做法,反对“讲得越多就是越好”的观点,反对那种“旁征博引”的“放胖”教学法。他主张,教师的任务是“指点学生模仿什么,怎么模仿,检查学生的实践,是否正确,是否熟练”,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而以学生的活动为主。
吕叔湘特别重视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强调“言教不如身教”。他呼吁各科教师都来关心语文,整个社会使用语文要严肃认真,给语文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二、吕叔湘对作文教学的研究
1、作文题目。作文的首要条件是要有话可说,出题目的首要条件是要让作文者有话可说。有的题目出的太死,例如《牵牛花》,作文者没有见过牵牛花怎么写?有的题目出的太活,例如《一件小事》作文者又想这样写,又想那样写,老拿不定主意,一晃半个钟头过去了。甚至写了一半又抹掉重写,最后草草了事交卷。有的题目出的太深,例如《论人道主义》这种题目对中学生来说太深奥。有的题目出的太浅。例如《我的小妹妹》,可以让初中生写,不宜让高中学生写。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对这个学生不合适的题目,对那个学生也许没什么不合适,甚至可能很合适。
2、作文辅导。有的老师把题目写在黑板上就万事大吉。有的老师口述大意,启承转合,一应俱全。这两个极端都不是好办法。出完题目之后要作些适当的提示,例如这个题目有哪几个方面,或者关于这个题目什么地方有材料等等。原则是不能包办代替的。有些题目不需要辅导,自然不必多此一举。
3、作文评改。家长要求精批细改,校领导要求精批细改。这种要求不实际,一则老师的时间和精力不够。二则如果改的不多,学生还看看;如果真正精批细改,他看都不看。跟别的工作相同,改作文也要讲效率,你改了,他不看,效益等于零。因此只能有选择的改,改的有针对性。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优缺点。有些教师采用典型评改的办法,一次挑选三五本仔细批改,上课评讲。有些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评改或者小组共同评论。这都是好办法,可以交替使用。教师的批改,除了错别字是学生一看就知道的外,别的就不一定都是一看就明白为什么要改,为什么要这样改,最好是能够当面讲讲。一班学生常在五十上下,不可能个个都讲,只能挑选几篇作典型。好在学生作文的毛病很多是共同的,讲一两篇也就能使全班得益。这样做,当然得在那几篇上多花点功夫,不过其余各篇就可以比较从简,算起来还可能少用些时间。有写的好的,或者是全篇,或者是一段两段,也可拿来在班上讲讲。
4、作文标准。同一篇作文在不同的教师手上可以得到高下悬殊的评价。同样的一句或一段,可能有的教师认为有“诗情画意”,有的教师却认为是“涂脂抹粉”;另一句或一段,可能有的教师认为是“气势磅礴”,有的教师则认为是“装腔作势”。有些教师特别讨厌错别字,也有些教师特别重视思想的正确,种种不一。吕叔湘先生认为中学和小学对作文的要求应该各有重点。小学里应该重视写字和造句,对于内容的要求不要提的太高。到了中学特别是高中阶段,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用公式,少说废话;要求内容安排的好,有条理,有层次,不颠倒错误,不乱用“因此”、“但是”等等。然后才是词句问题,要求用词恰当,句子通顺而不呆板。最后看它有没有错别字,以及写字是否清楚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