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月15日:美国制造业外迁的历程

(2024-01-15 14:34:21)
标签:

股票

金融

投资

财经

房产

1月15日:美国制造业外迁的历程

 

制造业外迁的逻辑是什么?从统计数据看,可以发现一些规律。研究1981年至2020年美不同规模企业的研发费用数据,可以观察到一个现象,1981年大约70%的研发费用来自大企业,由于美1980年曾推出拜杜法案,使更多专利进入市场,小企业有机会获取科研成果并不断进步,这一比例逐渐就被侵蚀,目前大中小企业基本各占1/3。

资本是逐利的,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华尔街当时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股东回报,这就会使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使股东回报更高,使资产负债表更优异,逐步甩掉制造业务,将其外包,只掌握核心研发设计和服务环节,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华尔街资本的回报要求。在路径上,制造业务外包一般要么是将工厂迁移到成本更低廉的国家如我国和日韩、东南亚等,通过研发技术许可或核心部件实现控制,要么就是将商业从属关系从母公司分离,使母公司成为轻资产公司,只做技术许可或服务。

不过,这个过程由于原创性研发主要由小型企业承担,美大型企业在搬迁过程中会逐渐失去或放弃对工厂的控制,这也就是最终导致很多代工厂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一种生产能力的转让和放弃。在美跨国企业不断迁移制造业务的过程中,全球落后地区开始逐步获得相对不是前沿的二线技术,比如电子产品生产、汽车制造等,这是为满足母公司或上游公司产品制造能力的必然结果。所以,这个事情是不是有利于一个经济体,主要还是看是不是掌握核心技术与部件,就是说生产可以代工,但技术得是自己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