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月7日:日本历史上《特振法》的案例

(2023-07-07 17:57:59)
标签:

股票

金融

投资

财经

房产

7月7日:日本历史上《特振法》的案例

 

先说几句股票,每年的七八月特别是八月,一般是全球股市的淡季,因为这个时候都在休假,基金经理们也在休假,所以相对操作就少,甚至能不操作就不操作,毕竟没有人愿意带着工作去休假。所以8月末很多股票一般会出现下半年低点,这是A股的时间节点特色。

周末读了几个海外主要发达国家的一些历史发展案例,还是觉得日本产业政策的变革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日本历史上是政界、金融界、产业界共同商讨制定产业标准,其中在《特振法》否决前,特别要求了对钢材、化工和汽车产业的优惠措施,甚至强调这些行业不适用于反垄断法。1963年,《特振法》遭到了国会的否决,当时日本政界、金融界、产业界对此法案也多抱以排斥。特振法的失败,某种程度标志着日本在那个时代官僚主导经济的方式遭到了抵制,伴随反垄断法令的不断推进,通产省的职能权限受到挤压。

60年代日本多地发生的群体性中毒事件,目标指向了其大型企业,但其漫长艰难的诉讼过程后,日本政府对极端追求化工高速发展而无视环境保护的过错认责。而这个过程中,日本民众指责通产省的产业发展政策制造了财阀企业和不公平。而在这个时代,日本国内出现矛盾的同时,对外则不断发生贸易摩擦,其长期的贸易出口补贴引发了美不满。从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日美之间在轻纺织、钢铁、汽车、电子等行业发生多轮贸易摩擦。例如,1955年,日本衬衫售价1美元进入美市场,棉纺织品在美市场中占据过半份额。在美反倾销运动下,日美1957年签署《日美纺织品协议》,要求日本5年内每年向美出口棉纺织品应在2.55亿平方码之内。

这期间,布雷顿森林体系1971年瓦解,金融领域也局面改变了。十国集团财长会议后,日本也开始实现浮动汇率,逐渐放开贸易政策,降低关税,外资进入,同时,国内的一些企业开始进入外国市场,参与国际市场,试图通过限制竞争的方式已经完全不具备可行性。由此,一系列冲击后,包括著名的广场协议,日本经济进入低迷,多年来始终无法找到能够有效刺激增长的措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