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拿铁效应的两点揭示

标签:
股票金融投资财经房产 |
经济时报的线上消费新趋势调查显示,七成的调查对象认为,在线上的消费场景,已经成了他们花钱最多的地方。在生活中,“买买买”对很多人而言,可以带来快乐,但同时也就模糊了必要和非必要消费的界限,很容易掉入拿铁效应。我也是看到了一个报告,才知道了拿铁效应这个词,简单说,就是一些很小的消费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数字,比如每天买一杯拿铁咖啡,在目前中国的价格,大致一年需要万把块。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或许这一北奶茶、咖啡或着饮料你根本没必要去消费,一凭矿泉水或者一杯热水就可以了。
也就是说,一些很小的容易忽视的消费,往往侵蚀了你自己的财富。这只是一杯饮料,如果扩展到生活各方面,你会发现家里有很多东西似乎很有用,但是一年用不上一回,如果把这些消费集中用来投资,可能是另一个结果,要知道复利的作用是很强大的,定投的收益也是很高的,当然一些人也可以说,也可能亏掉,但这毕竟是用一些流掉的钱获得了一个盈利的概率,如果这么想,也就豁然开朗。
从另一个角度,为什么大家会网购而不赋予慎重思考,而带来的统计数字就是价格的下降,很多人认为这是消费降级,但是我认为这是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流通差价的消失,原来从出厂要经历承销商、大小批发商和零售商,然后才能到了我们手里,由于互联网的存在,中间这些环节由于同时展现在我们面前,你可以从这环节的任何一个点切入购买,价格自然就便宜。便宜不等于降级,买了1万块钱的冰箱和2000块的冰箱,其实功能是一样的,不能说这是开始买便宜货了,同样的功能,为什么要买贵的,这就是实用主义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