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趋势逐步浸润的产业

标签:
股票金融投资财经房产 |
135年历史的《国家地理》终于解散了最后一拨专业撰稿人,转向新的经营方式。这是互联网改变业态的典型案例,正在发生,不断发生,而且也将冲击各行各业。从购物、出租、定票、外卖等等,一个产业的升起必然带来另一个产业的淘汰,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传统产业对新兴产业的各种诟病,但是消费者是不会理会这一些的,所以,当互联网经济浸润一个产业时,与其去梦想改变新生事物,不如改革自身。就传媒领域而言,明星认为网红没有实力,报纸认为网络新闻不严肃,出版社认为网络小说过于商业化等等,但这只是代表着传统与新兴的交锋,并不会改变一个产业的成长。
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不管是消费,还是产业、技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身处其中的企业来说,应对变化和自省的能力变得格外重要。这几天阿里又换帅了,也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样本,其从1999年创立到现在,其内部变革既有革命性的也有进化性的,既有以组织结构为重点的变革,也有以人员为重心的变革,但这些变革都是基于当时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产业周期或者是自身发展阶段发生的。
一个产业,或者从小处说一个创业公司,最大的危机一般在于初始阶段,这是产业能不能完成从0到1的关键;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后,企业要克服僵化危机,需要通过把握未来保证自己持续成长,如果不保持开拓和趋势判断,各类新业务就会形成资源分散,而不是业务出新。一些企业重大的人事调整,一定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内外部和外部的环境变化,达到自身发展的目标,而且往往重大的变革都是为了应对外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