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中美生物科技公司不同的路径

标签:
股票金融投资财经房产 |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生物科技领域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出现,这个过程创造了高额的利润和价值。在这个领域,美国是领军者,目前全球生物科技领域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数是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NBI),1993年发布,截止目前,有十几倍的涨幅。当然,最近一两年也经历了40%的大回撤,否则倍数更高。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真正起步,是从21世纪初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
随着国内在这一块的激励加大,吸引了不少海外人才,但产业发展路径不太一样。业内进行了统计,将中证生物科技指数和NBI的成分股进行了对比,前者主要是恒瑞、药明、智飞这种消费属性强和盈利基础稳定的大公司,后者超过60%都是市值10亿以下的小公司,大部分都是未盈利状态,科技属性明显,行业分布分散。
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在于,国内公司先是通过大力研发自己的产品把公司搞上市,然后通过产品销售获得收入。美的路径是,一些公司尤其是新发展的公司不定位于产品销售,而是通过研发成果吸引大型制药公司的注意,然后吧公司整体或部分股权卖给大公司,实现投资者的资本性收入,然后借助大公司的发达渠道来进行全球销售,并进行下一轮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