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开放的心态与价值本质

标签:
股票金融投资财经房产 |
最近新股破发总是会隔三差五出现,今年新股破发的比例没统计过,一半左右,包括首日破发的。对于新股弃购和破发这个事,其实把握几条原则就行,高价股不打,亏损股不打,发行PE比行业水平明显高一截的不打。A股虽然在调整,也不用转战美股或港股,中概股的走势就是一个反面例子,股市都是一样的,论涨得快,还是A股更容易出牛股,而且是短期爆发。
无论什么时候,还是应该价值投资为导向。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一书中对价值投资做了严格定义:一种通过审慎的分析研究、在本金安全的基础上获得满意收益的行为。就是说,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深入审慎评估企业价值,二是前提是本金安全,然后才有收益是不是满意的问题。价值投资在A股市场不同时代,投资价值的表现形式不同,风格也随产业结构的变迁而呈现明显变化。2010年至2015年,各个产业快速发展和渗透,各种题材层出不穷,大宗商品需求急剧放大,题材股和煤炭有色赋予了高价值。2016年至2020年,消费升级成为关键词,白马蓝筹以消费、医药为代表,出现较好表现。近两年,则是新能源等高景气资产的行情。但是透过这些现象,我们能够发现,护城河深的白马股始终没有落后于各个时代,所以这就是价值表现形式与价值的差别,或者说题材与价值的区别。股票市场是多元且不断进化的,投资人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对新行业、新事物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但是表象之下的共同点就是企业价值而不是题材价值。
美股也是一样,甚至表现更典型。在格雷厄姆时代,他的选股标准是股价要低于公司净有形资产的2/3,当时美正处于重资产工业化阶段,再结合大萧条的背景,对估值保护的要求非常苛刻。80年代,美从重工业时代步入消费时代,巴菲特在这一时期更偏好具有品牌护城河的消费品公司。最近二十年,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受到市场关注的比尔·米勒、 Gifford等更偏向科技板块。从历史来看,美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渐变化,投资价值表现形式也随之不断改变,但不管如何改变,支撑收益的最终来源仍是企业价值,也就是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时代背景和市场发展阶段不同,呈现出的投资风格不会掩盖企业的内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