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下人进城(上)

(2022-06-03 09:20:33)
分类: 随笔一记

   乡下人进城(上)

           在苏州读书和工作、生活累计超过30年了,说自己是苏州人,似乎没啥不妥,况且老家张家港也属于苏州的。但是,别人询问,我都回答张家港人从没敢把自己归于苏州人之列,至多是进了城的苏州乡下人。

“乡下人”绝非自谦。根在凤阳,祖先清代时到叫沙洲的张家港沙滩垦荒。“穷奔沙滩富奔城”,祖先一定是乡下穷人。父亲虽然有工人成分,但也是乡下人。我是个“插婴”,读书的同时,学会了所有的农活,读高中时曾代理过两个月生产队长。工作后,我在乡下一直居住到30岁,那年担任了县委党校副校长,在县城里分配到了住房。我担任的第一个正职是乡党委书记,是乡下人。

第一次到苏州是上大学。穿着母亲织的土布做的衣服,城里人一看就是个土里土气的乡下人。苏州是我看到的第一座城市,县城那时只是个比公社集镇大一点的镇。2年半时间,我把精力都花在看书上,享誉中外的苏州园林,仅为陪来苏州看望我的表兄,游览了一次拙政园。那时候,一张园林门票才几分钱。我对苏州古城的熟悉,是每天清晨在街巷的跑步,每天跑78千米。天还没大亮,街上行人很少。苏州城不大,我几乎跑遍了人民路以东的半座城,感受着小桥、流水、人家。

苏州的同学之间说苏州话,“吴侬软语”在女生口中特别好听,在男生口中有点“娘娘腔”。这种偏见,使我至今仍拒绝学说苏州话。

毕业前夕,有些乡下来的同学动起了留在苏州城里工作的脑筋。令人不解的是,我却谢绝了在别人看来完全算不上条件的留校要求。乡下人仍回乡下去,我觉得太正常了,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工作单位,是一所大队小学的戴帽子初中。

20年以后,我再进苏州城。20年前是上学,20年后是工作调动。再进苏州城,我并没有上学时的激动和被提拔的喜悦。市委领导为他兼职的部门特色一位分管重要工作的副职,分别征询了几位朋友的意见,几位朋友一致推荐了我。市委领导到张家港征求我个人意见,我们是第一次见面。我表示愿意进苏州城,完全是对这份知遇之恩的感谢。

历史文化名城、丝绸之府、鱼米之乡苏州,增添经济大市名片,是由乡下人带来的。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和“苏南模式”,让苏州以经济面貌展现于世。改革开放,苏州是名副其实的“农村包围城市”,那时6个县(市)的经济总量,是3个城区远不能比的。干部的收入,也是市不如县,县不如乡镇。苏州的乡下人是不愿进城的。

调苏州市委部门工作,我按照老家的主要领导要求,家没搬,只是工作进城,住的是招待所。4年后,老家的主要领导退休了,儿子考取了南大,我向组织提出了搬家要求。组织上给我分配了住房,夫人安排到了市教育工会。安家落户,我这个乡下人才算真正进了城。(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