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进城(下)
(2022-06-06 08:25:54)分类: 随笔一记 |
乡下人进城 (下)
苏州是座很有包容性的城市,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的现象极少。不像有的城市,市民的优越感特别强,在他们眼里,别的地方的人都是乡下人。
苏州地市合并时,领导班子以地区为主组建。因此,无论是市领导班子,还是机关各部门,乡下人占的比例不低。况且,乡下人敢闯敢干,乡镇企业占了苏州经济大半壁江山,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乡下人富起来了。有经济才有地位,乡下人不羡慕城里人,城里人高眼看乡下人,是有经济原因的。
随着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的崛起,苏州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才显露出来。后来,吴县、吴江先后撤市设区。尽管如此,苏州的县域经济仍占苏州经济的半壁江山。
被称为“老苏州”的苏州真正的城里人,与苏州乡下人,素养上是有明显差别的,这主要是因为生活的环境不同。祖祖辈辈生活在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里的“老苏州”,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而苏州乡下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相对小得多。
苏州城里人,温文尔雅、知书达理。“吴侬软语”也主要是指城里人。但也容易沉湎于传统,沉湎于小富即安,容易保守而创新精神不足。
苏州乡下人,比城里人豪放,受传统文化的束缚小,敢想、敢闯、敢干。苏州的“三大法宝”,“张家港精神”和“昆山之路”,是乡下人身体力行和走出来的。苏州进入世界500强的3家本土企业,也都是乡下人创办和发展的。
苏州的发展,离不开乡下人,也离不开城里人。我在市委部门工作了8年,没有感受到乡下人与城里人之间有什么隔合,相处融洽。乡下人与城里人优势互补,携手并肩,开创了苏州的辉煌。
要说苏州古城和传统文化的保护,城里人当立首功,因为相比乡下人,城里人对古城更有感情,更懂得传统文化。
有了大宝,我庆幸自己进了城,有条件带大宝从一周岁多开始,两年中走遍了园林、景点和古街巷。有了二宝后,我们从古城区搬到了园区,二宝虽然没有大宝每年进60多次园林的纪录,但在游遍金鸡湖的同时,主要园林和景点也游览了多次。
陪大宝、二宝游古城,我才真正开始读古苏州这部书,10多年来也只读了个皮毛。不敢把自己归于苏州人之列,因为我还没有这个资格。苏州的文化底蕴太深了,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在众多“老苏州”身上。
千万别小看“老苏州”,一个其貌不扬的老头,说不定就是个什么家。苏州有位市委副书记,退下来后研究生肖邮票,在全国知名度很高。有一天早上,一位中年陌生人上门拜访,俩人聊了半天生肖邮票。快到中午时,拜访者起身告辞,退下来的市委副书记才想到问:你是谁呀?我们怎么联系?拜访者是一位企业的普通锅炉工,不但集邮,还发表过研究文章。两人交换了电话。
在这些“老苏州”面前,我只能是个进了城的乡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