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
(2022-04-06 18:35:46)分类: 随笔一记 |
人生的境界
观蒙斋主人认为,王国维先生的三境界说,不包括凡夫俗子。而凡夫俗子也有其使命,也有其对应的生命价值。根据王国维先生的阐述,经过补充,观蒙斋主人提出了人生六重境界说。
观蒙斋主人认为,古今之人生,必包含于六重境界之中:“一生缱绻夕阳红,为谁粉碎到虚空?”此第一境也。“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此第二境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三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四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五境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此第六境也。
第一重人生是蹉跎无主的人,是大部分人的一生。第二重人生是自我欣赏的人生,是适度自信的人生。第三重人生是辨识洞察的人生,是具有伟大目标的人生。第四重人生是坚持和付出的人生,也是行走在通往人生目标道路上的人生。第五重人生是水到渠成的人生,是真正实现人生价值的人生。第六重人生是无所畏惧、阴睛不察的人生。
关于人生的境界,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先生也有阐述。冯友兰提出,哲学的任务包括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人做各种事的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了人的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达到第三、四种境界,方为贤人、圣人。
王国维先生是专门讲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境界说并无不当。笔者赞成观蒙斋主人凡夫俗子也有使命,也有其对应的生命价值的观点,但不赞同其把大部分人归于蹉跎无主的第一重境界。
凡夫俗子大概就是除叱咤风云的精英以外的芸芸大众,我等都属凡夫俗子。但至少我们这一代和我们的上一代或再上一代,是有理想、有信念的,并为实现理想和信念而奋斗甚至牺牲。因为有灯塔,这是我们的幸运。凡夫俗子成不了灯塔,但能接受灯塔的照耀。当这种接受成为自觉时,便超脱了功利境界。
成闲云野鹤后,笔者欣赏另一种境界:“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陪老伴住院,多次被护士长训斥,赞赏护士长的责任心,竟无受辱的感觉。小区防怡关闭2号门,每周去康复医院多转20分钟路,看作是健身,毫无抱怨。一手创办的祥瑞文化研究会,交班2年没活动后,得知进入解散程序,除稍有可惜,理解对接班人是一种解脱。或许,远离了喧嚣,不再有去留,才会离“闲看”、“漫随”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