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

(2022-04-09 15:06:28)
分类: 随笔一记

   

           虽然读书不多,离“破万卷”、“五车”、“二酉”差得太远,但好呆也算沾一点读书人的边。

读的不多的书,排第一位的是马和哲。比较系统读的是上大学期间,每天10多个小时。读马,读老祖宗的,也读国化的。读的是选集,自以为既然称选集,一定是最重要的。当然,穷书生不吃饭也买不起全集。工作后,按需要有选择地细读。46年前确立了信仰,读马就是强魂。

上大学时偏爱哲,读得不少。读马哲,也读中哲史、西哲史,读古代和西方一些有代表性的哲家的书。偏爱哲,在工作中受益匪浅。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应该读一点哲,让哲融化为思维席惯。读哲就是补脑。

   因大学所学专业的关系而读史。中古、中近、世界都系统读过。由于老师的偏爱,一段时间在中近史上花费了不少精力。虽然大学毕业后没有从事过与史直接相关的工作,但读史不亏。古往今来,不了解史,难全面认识今。读史是理脉络。

在职研究生学的是文艺学方向,加上分管工作的关系,也读了些文艺理论、传统文化方面的书和中外文学名著。读金庸小说纯属消遣,那是在睡前和车上读的。读唐诗、宋词是与大宝、二宝共成长。有些书不容易读,《周易》一天读不了几页。

在乡镇工作时也读一点经济方面的书。读科技方面的书完全是实用主义。做驻省记者各种稿子都得写,写科技创新成果,总得了解点皮毛,不能说外行话。那就得用书把自己科普一下。

正因为书读得不多,而且不专,所以成不了家,也没想过成家。

书读得不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一旦认可了书中的理论与观点,总想把她变成自己的东西,成为自己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方法正确与否,需要实践的检验。在这种学而用、少而精的认知下,增加学识、陶冶情操的积累就少了。

国化不是凡夫俗子有资格做的。没资格做,想想是谁也无法剥夺的。国化,必须坚持马的基本理论和成功国化了的思想来分析、研究国之情。这是魂。国之情,除了现实,还有宪规定的制、路,这是史的必然,民的选择,研究现实走必然与选择的路径。这是特,特中特。这也是体之骨络。国化,包括语言,这是体之血肉。

成了闲云野鹤,读书纯粹是自娱自乐、修身养性,因为与真正的用无关了。

书越读越多,连二宝看了都笑话的别字也越写越多。每每动脑筋写别字,曾兼过市语言文字委副主任委员的老叟情不自禁脸红。不写别字,婶那关过不去,苦笑无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人生的境界
后一篇:老伴生病之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