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3)
(2022-03-14 19:10:12)分类: 往事铭心 |
我的母亲(3)
`每个母亲都爱自己的子女,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是母爱。我的母亲对子女尤其是对我的爱,是超乎寻常的爱,是近乎溺爱的爱。我们兄妹3人,从小到大,没挨过父母的打,也没受过父母的一句责备。这是很少有父母能做到的。
我并不是母亲生的第一个孩子。我有过两位哥哥,一位1948年10岁时病逝,祭祖的名单上有一席之地。在母亲的晚年,特意交代我,要给这位哥哥多化点纸钱,没有其他人给他化纸钱的。另一位哥哥几个月就夭折了。
正由于前面两个孩子没能成长,我出生后,父母特别宠爱。怕我夭折,母亲把我当女孩打扮,我的耳环、项链、手镯、花衣一直戴到穿到上小学,被同学嘲笑后,母亲才同意我取下,换成男装。我二舅家孩子多,母亲还让我认了二舅、二舅妈为干爹干妈,我的名字也是顺着我表兄排的。
父亲是工人,周末才能回家,母亲是我婴幼儿时期的保护神。我刚学会走路,母亲就拿张小凳,带着我下地,边干活,边给我讲故事。到供销社卖棉花,母亲把我放在棉花包里,挑着到镇上,卖掉棉花,再把我抱回家。去看外婆,要步行10里路,母亲让我走一段,再背我一段。次数多了,我都知道走到哪里是四分之一路,哪里是一半路。
58年夏天生产队挑灯夜战搞深翻。不到5周岁的我半夜醒来不见母亲,开门出去,边哭边往有汽油灯的地方跑。要过一条小港,小港上有一座独木桥。由于跑得快,到桥中间被惯性甩到了小港里。小港水很深,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爬上岸的。当我浑身是水找到母亲时,把母亲吓坏了。后来,母亲开夜工时和我讲好,让我在家照顾好比我小2岁多的妹妹,等她收工回来把我们叫起来吃菜饭。出去时特意把门锁上。一碗菜饭,母亲喂我一口,喂妹妹一口,在我的强烈要求下,自己才象征性吃一口。
到了快上学的年龄了,母亲把我送到了镇上的中心幼儿园。中午,我就跑回家了,对母亲说,幼儿园不念书的,玩玩,我不想去了。后来母亲找了镇上中心小学的一位扫盲时认识的刘老师,1960年2月,我背上母亲用土布缝制的书包,上了中心小学的一年级春季班。也就是这提前的半年,我在三年级时跳了半级,赶上了1965年夏天小学毕业考上地区重点初中,成为后来最小的“老三届”。
我的婴幼儿时期是在母亲的翅膀下成长的,没有和小朋友玩过,养成了我沉默寡言、害怕和人说话的性格。我只想把书念好,每天早晨都要争取拿第一个进教室的牌子。有一天早晨,我到食堂里打了稀饭,回家的路上不小心被倒在路上的树杆碰倒了,稀饭全泼了。回到家,我和母亲说了,来不及等母亲想办法,擦擦眼泪背着书包上学了。从第二天开始,每天从食堂打了晚饭,母亲先盛一小碗,留给我明天早晨吃。我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都当班长,四年级时当中心小学少先队大队长,每个学期都把三好学生奖状交给母亲。这是对母亲宠爱最好的回报。
江南水乡,农村男孩很小就会游泳,但母亲怕危险不让我学。有一年放暑假后,母亲把我送到二舅家和表兄、表弟玩。一次和表兄弟在后面的潭里洗冷水澡,我想往中间走走,差一点被洞子吸进去,表兄把我救了起来。我喝了好多水,躺在潭边很长时间才恢复过来。母亲知道后,让父亲教我游泳。父亲从大港的水栈上把我往港里一推,我就这样学会了游泳。
我读了一年初中后,学校停课了。1968年夏季中小学恢复招生,我初中自然毕业。一次在棉花地里劳动,大队妇女队长透露,这次大队推荐上高中的,没有我。母亲听到后,安慰我不用着急,收工后她去找大队书记。中午母亲饭也没吃,就去找大队支记理论。母亲对大队支记说,我家成分是贫农,儿子读书一直品学兼优,读的是重点中学的初中,还是班长,别说队里,就是全大队,谁能比得了我儿子,为什么不能读高中?大队支书答应支部重新研究。就是母亲找大队支书的理论,让我如愿上了高中。
小时候母亲对我近乎溺爱的宠爱,队里也有人背后说闲话:棒头上出孝子,筷头上出逆子,杨巧英这么宠爱孩子,这孩子不会有出息的。母亲听到后不以为然:我的孩子,我想怎么带就怎么带。后来,我成为队里第一个大学生,33岁当了乡党委书记,又是队里公认的孝子,太太也成队里儿媳妇的模样。早年说过闲话的乡邻串门,对母亲说,婶娘,还是您做得好,筷头上也能出孝子。母亲畅怀笑了,那是心满意足的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