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主题教研4|立足学科核心素养视角,推进项目化实践

分类: A2:教研备课(B11-B13) |
6月15日下午,温州市实验小学中通校区数学组每周教研进行了指向数学核心素养地项目学习的成果汇报,由各年段汇报项目实施过程,实施成果,并集体讨论方案调整策略及进一步修进方向。接下来各年段进行了项目实施成果的汇报。
一年级由金娟娟老师汇报,她汇报的项目活动是《“七”乐无穷,“巧”然而生》,以第11节校园数学节为项目背景,如何设计数学节徽章为驱动性问题并结合《认识图形》单元进行单元整合思考,将本单元整合为7课时,利用午休进行项目导入,课堂、课后合作材料收集和分析,利用绘本学习,初步设计徽章,在课上和课后连线拼租,再将徽章进行展示交流和评价,最后在数学节上进行徽章展示,将让项目化研究成果服务于数学节。他提出了如何提高孩子的自评和小组评价这疑惑。
二年级由甘瑜瑜汇报,她汇报的项目活动是《我的健康神器——个性“克”度杯》,基于时代背景和学校背景,提出制作豆浆时,如何快速量取五谷杂粮为项目背景,并提出了如何快速量取五谷杂粮这个驱动性问题。先上网收集各种五谷豆浆,以调查报告的方式记录内容,全班进行分析刻度杯需要什么,课后学生走进超市,体验不同物品的质量。接下来将进行设计方案,先确定第一条“10”克刻度线,然后再见动手实践,创造了各具特色的豆豆克度杯,在克度杯测评大会上,学生向大家进行了展示测量,最后还形成了设计稿,以将带来学生量感的提升。
三年级由周茹乐汇报,她汇报的项目活动是《项目化时间管理,日历化高效学习》,是《年月日》单元设计为依托,从前测中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并和语文的:中华传统文化节日进行了合并,将本单元整合为7课时,先在寒假长布置制作年历作业,在寒假作业中提取经验,利用课堂学习,并和语文组合作,进行了学科融合,,引导学生创新设计日历,使日历成为“时间管理”的有效工具。通过分析年历和时间管理的适用性,生成有助于时间管理的日历。最后在数学节进行了中华传统文化·时间管理的日历展示,让项目化成果服务学生日常时间管理。
四年级由戴静静汇报,她汇报的项目活动是《创意之才——设计数学节节徽和奖牌》,以第11届数学节为项目背景,如何设计节徽和奖牌为驱动性问题并结合图形的运动进行了单元整合,将本单元整合为5课时,利用历年数学节的视频,引发思考,利用周末素养作业进行了入项探究,在课堂上对设计节徽还是奖牌进行分组,修进成稿,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宣讲,评价最佳作品,并利用午休时间,全校师生对节徽和奖牌进行投票。接着在课堂上进行反思评价,形成终稿。利用周末时间,将设计稿制作成成品,并将成品展示在学校展板处,其项目化研究成果也为数学节添彩,作为数学节奖品进行分发。最后戴静静老师提出:1、目化数学味还是不够浓烈,2、,如何更高效上好单元整合的项目课两个疑问。
五年级由陈爱春汇报,她汇报的项目活动是《“反诈”宣传活动箱》,以校警“反诈”宣传活动为背景,如何制作能放下一个段所需物品的“反诈”宣传活动箱为驱动性问题并结合《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进行单元整合思考,将本单元整合为15课时,由播放蒲州街道公安局邀请学生进行校警联动,开展“反诈”宣传活动的呼吁视频和活动倡议书进行入项探究,在课堂上确定活动箱的结构,课外了解所装物品的大小,并在课堂上进行探究,然后利用课堂和课后进行活动箱的设计和制作,在一次次评价中进行迭代,并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分享和评价,并将项目成果在大厅展示,不仅面向学校,还面向了社会。他提出了项目简单,课时很多,如何进行更好的融合这个疑惑。
六年级由郑盈盈老师汇报,她汇报的项目活动是《我和我的中通——校园导览图》,以给学校留下一份毕业献礼为项目背景,如何制定校园导览图为驱动性问题,并结合《比例》单元,进行了单元整合,将本单元整合为8课时,在探索课上,让学生进行项目学习任务安排,并利用课外时间,寻找导览图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欣赏。在常态课上,学会解比例,然后进行复习会以后,再用比例尺绘图校园导览图,进行小组互查互评厚,将导览图进行了完善,最后在课堂上进行了展示和反思。这项目化成果是六年级学生给学校准备的一份特别的毕业礼物。他提出了:如何进行作品融合这个疑问。
最后苏娜老师进行了专业的引领和点评。他表示我们的项目化虽然粗糙但在单元整合前提下将项目化展开实施,对我们项目化成果进行了肯定。然后他提出了三点项目化设计:知识块的整合,综合实践,跨学科。指导了我们如何进行单元知识进行分类、如何进行课堂进行了和跨学科如何强化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