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听课反思
(2024-04-22 09:18:38)陈老师执教的是苏少版三年级上册《游子吟》,课堂环节设计清晰,层层递进。陈老师的教态自然,较好地调动了课堂氛围,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音乐活动设计合理清晰,课件制作精美。
陈老师在导入环节进行节奏练习,将歌曲的节奏提前出示出来,领着学生加入古诗词进行节奏读词,并让学生加入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此环节,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对于节奏的把握有很大的帮助,以古诗为主线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游子吟》。
在分析歌曲情感时,教师直接说出了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此环节,可以在学生分析歌曲内容的同时,找出关键词,多让学生说一说歌曲的情感,教师再做最后的总结。在解决波音记号的难点时,教师将准确的音符都出示出来了,学生能够更准确、直观地了解此记号的实际演唱歌谱,我觉得在此处将波音记号和母亲的缝衣服针脚联系到一起,情感、动作、画面、音高的起伏都可以呈现出来。在学唱歌曲旋律时,教师用的柱式和弦,与歌曲的情绪、情感不太符合,换成分解和弦是否更能带动学生的声音和情绪。在歌曲处理环节,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了歌曲的力度变化,可是,歌谱上没有直观地标记出来,如果歌谱上出示出来,学生在完整演唱时应该能更好地将力度变化表现出来。
课堂最后的表演唱、多形式的表现,学生们参与度都很高,声音和情感的表现都很不错,教师的动作设计、环节设计也是非常合理、巧妙。总结环节,教师又做了情感的升华,让学生联系到自己的母亲,将整节课的情感表达推向高潮,此环节是本节课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