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铛舞》教学设计1
(2023-05-30 10:03:38)教学目标
1.聆听《苗岭的早晨》,感受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2.用明快活泼的声音学唱《铃铛舞》,抒发苗家儿童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音乐的音色区别,感受民族音乐特点,热爱民族音乐。
教学难点
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欣赏《苗岭的早晨》
1.出示口笛图片,并做介绍。
2.介绍乐曲
乐曲描绘了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表现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3.分乐段听口笛《苗岭的早晨》
乐曲分为三段。曲首以富有苗族音乐特色的“飞歌”旋律,描述了优美的苗家山寨风光,笛子运用花舌音等演奏手法,模拟百鸟在晨曦中清脆婉转的鸣唱。
第二段,在活跃跳动的乐队伴奏下,口笛奏出了欢快热烈的旋律;速度由慢渐快,此起彼伏,互相呼应,表现了青年男女热烈欢舞的场面。
第三段是短小的结尾,与第一段遥相呼应,再次重现苗族山寨的秀丽景色。后陈钢将此曲改编为小提琴协奏曲。
4.再听小提琴独奏《苗岭的早晨》,提问:什么乐器演奏的。
5.关于音色听音乐辨音色,用直线连一连
6.吹一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人们,喜欢用树叶吹出动听的声音。请你也在身边找一找能吹响的东西,试着吹一吹。
三、歌曲:《铃铛舞》
(一)律动
师:同学们,看看你们的小凳子里面有什么?
生:手串铃。
师:拿起你的手串铃,我们一起来动一动。
(生和师随着铃铛舞的音乐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