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课记录1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18-12-03 20:17:42)
分类: 辅导青年教师材料

             听课记录 1

学校  雷池中学           时间  20181130日       听课人  汪芳群授课人   花海霞          科目  语文                课型  常态课

 

2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卧薪尝胆的故事中越王勾践在患难中发愤图强,打败了吴国,国家兵强马壮。 吴王夫差生活骄奢淫逸,狂妄自大,身死国灭。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孟子的散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起去探个究竟吧!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提示学生把握句中的停顿。

三. 精读课文

1自学第1自然段。

(1)重点讲清”“等词的意义。

(2)师生共同订正

(3).文章开头列举了哪些事例?运用了什么样的句式?

(4)这几位古代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他们的经历有什么共同点?

(5)论证什么道理?

2学习第2自然段。

(1)讲析重点词语及句子

辅佐。

(2)师生共同订正、释疑。

(3) 人恒过然后能改……国恒亡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4)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论证思路

 

1层层推进结构严密。

  作者从个人、国家两个方面论证。一方面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造就的;同时又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

      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最后推出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善用修辞气势磅礴。

(1)用对比修辞论点从正反两方面表述

(2)运用排比的修辞。列举6位名人的事例用排比;造就人才须经受的各种磨难用排比。

(3)多用短句琅琅上口。文辞虽简短但理据充足说理透彻增强了说理的气势。

五.课堂总结

小结:这篇议论文通过举例、讲道理论证人才要在困境中经受磨炼的益处。国无内忧外患,易遭亡国。

六.课外拓展     1.文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搜索你的记忆,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

2.搜集相似的名言警句

七.板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讲道理:个人→处忧患能进取—正面论证(主观因素)(摆事实:六位圣贤(排比)→逆境出人才(客观条件))

国家处安乐国恒亡反面论证(主客观因素)死于安乐

得结论(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八.教学评价

从本节课教学过程来看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1教者以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由浅入深地组织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合作交流使许多不能解答的问题得到了解答

2.突出了文言文教学以读为本的教学宗旨读贯穿整个教学中且形式多样在读中赏美点在读中研难题在读中获知识在读中明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