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报道虹口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分类: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
博主按:昨天的“愚人可教”公众号刊登了我的文章——《真没想到,虹口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竟然上了“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鉴于公众号的文章里,还有一些照片没有调整好,于是,今晚在我的博客里调整一下。
真没想到,虹口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竟然上了“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今天上午,接到“校长智库”联络人的邀请,要我在近期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督导室主任和督学作一个线上讲座,题目是:《构建区域教育督导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鄂尔多斯市,近些年我是经常去的。有时候是我一个人去作讲座;有时候是带虹口教育督导室的同事们一道去,帮他们做章程、做规划,开展教育督导。当地的教育督导室负责人、督学和校园长们对我们的工作是认可的,两地之间来往不断。
即使是上海疫情期间,我被困在家中足不出户两个月,也挡不住当地的校园长们,用微信的形式找我要材料,请我帮他们看章程、看规划、看制度体系建设。大概也是这个原因,两个月封控过起来是漫长,但有许多事要做,感觉上要好一点。
《构建区域教育督导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探索》这个讲座,尽管我讲过许多场、许多年。但是,每接受一次新的邀请,我总是要重新备一次课,努力结合目前形势要求,结合当地实践,充实一些新的内容,让与会者觉得有收获、有启发。
当我在网上寻找一些与此有关的资料时,忽然看到“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的“党建、法治人物和法治故事”里竟然有我们虹口区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报道。报道的时间是2015年9月16日;报道的内容是《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常生龙:用法治的手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报道的来源是: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我的印象中,虹口区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曾经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上报道过。我以为这已经是不错了。没想到“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也于2015年9月16日报道过。那时候,我还在任上,没有退休。但这篇报道,就是没看到过,也没听人说过。今天偶尔看到,心里有点触动。
由虹口区三任局长(奚建华、王立强、常生龙)领衔,由虹口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实施的《中小学自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和《构建区域性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能够得到方方面面认可,能够在上海市内外产生这样的影响,我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今天我就转载一下“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的这个报道,与教育界的朋友们分享一下。希望大家喜欢。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常生龙:用法治的手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2015年09月16日11:21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长常生龙在没做局长前,曾经在上海的另外一个区的中学里担任校长。那时候的他有一个梦想,就是期待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放权给学校,让学校能够依法办学、自主发展。
他感到,随着课程教学改革逐渐走向深入,一系列现实的、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浮现出来。比如说,教育行政部门手伸的太长,成了一个个学校的“大校长”;学校办学千校一面,缺少自身的特点;一个好校长造就了一所好学校,但这个校长离开了学校就没有声音;学校办学和家长、社会相隔绝,成了“文化孤岛”……这些问题都聚焦一个方向,就是如何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促进学校自主发展。
他认为校长自主办学要做到以下几点:坚守一个底线——国家法律法规,就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一个核心——立德树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建立一个机制——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实施民主办学;第四,达到共治的境界——学校最终能够实现学生、教师、家长和社区的共同治理。
走马上任的大发现——
2008年,常生龙来到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做副局长。他惊喜地发现,这里有一批人正在做着他想做的事情。早在1996年,虹口区就在上海基础教育界率先开展《中小学自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拉开了区域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序幕。2004年起,虹口区教育局探索和实施上海市教育科研“十五”重点课题——《构建区域性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这个课题主要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立现代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为重点,以完善和调整新型的政府、学校关系为基础,以加强学校与社会、社区融合互为抓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依法自主发展,建立区域性现代学校制度体系。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虹口区域各学校按计划分阶段地研究实施了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所涉及的各个重要项目,初步构建了“一校一章程”、“一校一制度”、“一校一规划”、“一校一评价”、“一校一特色”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
常生龙同志感到兴奋,这里正是他实现梦想的地方。于是,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虹口区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建设中。教育督导室的督学们都知道,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督导评估,常局长再忙也要抽空参加督导反馈。他认为参加一所学校两个小时的督导反馈,是最高效的全面了解学校的途径,非常值得。当然,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分管领导,听完督导反馈以后,他也会从依法办学自主发展的角度,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使基层学校的领导和参加督评的专家受到启发和鼓舞。
走向现代学校:传承中发展——
2011年起,常生龙同志担任虹口区教育局局长。他开始系统思考和梳理虹口区的依法办学自主发展体系,开始把自己的为政理念贯彻到已有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体系中。在他的思考和实践中,这个体系不断得以传承、发展、完善和提升。
如何深化?
从转变政府职能与管理方式入手,政府从大校长的角色地位上解脱出来,给予办学实体——学校以充分的办学自主权。
鼓励学校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遵循国家颁行的学校管理规程前提下,以学校章程建设为统领,以现代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为重点,制定学校发展战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
明确家长和社区是基础教育的利益相关者,他们有权了解学校教育的基本情况和重大事项,也有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管理,他们的满意度是基础教育成功的主要标志。
如何放权?
给学校制定办学章程、建立学校制度体系的权利。让学校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自主确定办学目标、自主决定学校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策略,办出水平和特色。
给学校制定发展规划、建立自评机制的权利。各校都要按照办学目标和愿景,依据学校的实际,确立教育改革和教育实验的项目,开始自主发展的实践探索。同时,全区所有中小学、幼儿园都要建立规划自评小组。自评小组对规划的有效落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给学校聘用教师、分配绩效的权利。在学校选定相关的人选之后,教育局帮助学校组织这些人员参加相关的测试,完成相关的人事手续办理。学校有权和教师签订工作协议,有权依据协议辞退不符合本校要求的教师。教师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由学校自主制定,经教代会或全体教职工大会审议批准后执行。
给学校建设校本课程、特色发展的权利。鼓励学校在高质量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办出自己的特色。对积极开展“电子书包”、“指南针计划”等重大项目实验的学校,教育局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鼓励学校将项目试点和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充分融合,汇聚各方资源,办出品牌。
最近,教育局正在进一步梳理教育管理的权利清单和责任清单。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权责的界定将更加清晰,教育管理也将更加规范有序。
如何保障?
常生龙认为,在推进依法治教进程中,有两个难点:
一是转变观念。在我们这个社会,法律长期以来得不到足够的尊重,这是导致各种问题频出的缘由之一。在依法治国的今天,转变观念非常重要。
二是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治合力,首先要在家校之间形成一种共识,可能还需要学校做更多努力。
构建区域教育的法治体系——
为了促进学校依法办学,自主发展,教育局初步建立了“以学校发展为本”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法治体系。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章程,都有一整套完备的制度体系,在学校层面对师生行为有基本的规范约定。
区域各学校都制定并实施了多轮的三年发展规划,自评机制健全。三年发展规划是把章程、制度和学校办学行为结合起来的具体操作过程,从而推进学校法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区域教育督导机制建设日臻完善。通过教育督导这条途径,对学校日常办学行为进行全面评估及监督,总结经验提出问题,共谋学校发展策略,发布评审报告。
区域整体推进家校合作。通过修订学校章程,对家校合作做出具体规定,并在学校制度体系建设中确保家校合作的有效开展;探索建立家委会章程,保障家委会的相关活动有法可依。
在公办学校试点探索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公办学校理事会,成员由社会贤达、教育专家、社区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等各方人士组成,把“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这一要求落到实处。
加强法治宣传。在原来的“新沪杯”法律知识竞赛的法宣品牌基础上,开展一些更有特色的法治教育宣传活动。比如在高一新生的军训活动中,把禁毒小品活动同语言文字活动结合起来,深受学生喜爱,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新定位——
如今,虹口区教育局给自己的定位,一是引领,二是监督,三是服务。
作为区域教育的行政管理部门,教育局“依法办教育”,就是要确立教育管理的“规”,引领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办学主体依规而行。要在思想、政策和制度上彰显其鲜明、正确的引领作用,站在教育的制高点上引领全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这才是区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上位职能”。
当前教育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就是“职责不明”。大家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却成效甚微。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清职责”。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教育局一个重要责任就是加强监督,促使学校依法依规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规定的课程计划。
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教育局必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受教育环境和更多的公共教育资源;要为学校提供人、财、物诸方面的有效保障,让学校有更多的权力和能力去吸纳优秀的师资;要保障家长的教育知情权,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参与教育活动的权利和机会。
按照“引领”“监督”“服务”的定位,虹口区教育局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管理与发展思路,形成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建设路线图,基本形成了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依法共同参与的发展态势。
行进中的持续发展——
常生龙同志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行动、善于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的专家型领导。在他的努力下,虹口区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经验,在市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在全国蓬蓬勃勃的开展。
由常生龙任主编的“走向现代学校丛书”之四——《现代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有效管理》;之五——《区域现代学校制度体系构建》等论著的公开出版发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现代学校制度体系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