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说易行难——由《王帅老师,真“帅”》的报道想起的

分类: 学校文化 |
“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说易行难
——由《王帅老师,真“帅”!》的报道想起的
今年6月3日上午,从网上读到一篇报道——《王帅老师,真“帅”!》,讲的是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数学老师王帅做班主任时就十分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学生小学毕业之际,花了一个多月时间,为55位学生各写了一封信。让即将毕业的小学生感动不已。
报道介绍,王帅接手四班时,她的学生还是二年级。王帅当了他们四年班主任,到六年级的时候,因为工作分工调整,王帅不再担任四班班主任,但仍然教他们数学。
作为班主任,在同学们身边,王帅身负教师、“父母”、朋友多重角色。即便到了六年级,她不再担任班主任,但她依然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状态。
课间,她会和孩子们天南海北地聊天,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周末,她会添加学生微信,悄悄查看他们及父母的朋友圈,了解他们最新的关注点;平时,她会有选择地收集各种热门新闻,课间时给学生播放;每周,她会在班里举行各类评选,颁发小奖状,激励孩子,也给孩子树立学习榜样;过节的时候,她还会给学生准备水果;每到期末,她还会邀请几个孩子,与她共进晚餐——标准嘛,当然不仅仅是表现好,有的孩子心里有波动,有的孩子取得很大进步,有的孩子这学期有点退步……都有可能被邀请。就这样,王帅和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产生了浓浓的师生情。
眼瞅着孩子们就要毕业了。王帅内心充满不舍。她打算送给他们一份特别的礼物。
从“五一”假期开始,她就开始构思给孩子们写信了。
每天繁忙的工作结束,哄睡两个孩子,王帅动笔了。从敲出学生名字这一刻开始,她脑子里满是与他(她)相处的情景。写信时,王帅会微笑,还会开怀大笑,有时也会表情凝重,甚至泪眼婆娑……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从学习到生活、从性格到脾气、从现在到未来,写下了句句叮咛,声声嘱托:
“令我惊叹的是你的动手能力,劳动课刚讲过如何给娃娃做衣服,小衣服就在你的一剪一缝当中做好了”,是称赞;
“跟妈妈沟通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沟通方式。父母永远是最爱你的,无论到何时,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第一时间想到自己的父母”,是建议;
“在没有他们陪伴的日子里,你一个人依然能够处理好所有的事情,这让我既心疼又欣慰,你真的是一个特别独立自主的女孩儿”,是理解。”……
读了以上的报道文字,我被深深感动了。我在上世纪80年代初也当过师范生的语文老师,做过班主任。我深深地爱着班上的每一个学生。为了让师范生毕业以后都能胜任教师工作。我要求班上学生:人人会演讲,人人能带队,人人会弹琴,人人学跳舞,人人有专长。我们班上有53个学生,我为学生设了60来个干部岗位,全方位培养和锻炼我的学生。也许就是这样的原因,一直到现在,我与我的学生还保持着师生间的美好情谊,经常惦记着。
上世纪90年代,我在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做语文教研员时,曾经在黄浦区的一个教研员培训班听过于漪老师的课。于漪老师每次上课前都会为每一位学员发一份她精心挑选的语文资料,让我们受益良多。其他老师(都是名校长、名教师)也来上课,但印象不深。于漪老师在《每个学生都是宝贝:情感世界的自我涤荡》一文中说:“就教师而言,对学生必须具备的感情是‘爱’。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于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开始从事教育督导工作。到基层学校督导时,我希望我们的督学都是校长仰视的人,希望督学特别关注基层学校教师的发展,关注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进步。2012学年,我们督导了28所学校,其中26所学校的131节优质课执教老师,在后来的督导反馈时,督学们在列举了他们好的做法的同时,报出了他们的姓名、年级、执教学科,希望学校关注这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2012年5月16日,在上海市白玉兰教学论坛上,鲁迅初中语文教师张亚昀作为督导室推荐的优秀教师代表,在论坛上作了发言。她说:“我们是否真正了解了学生的需要?他们学习的基础是什么?他们学习的困难是什么?他们学习的兴趣又是什么?我们是不是要用学生的眼光审视一下我们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她建议教师“蹲下身与学生交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体验”。她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将初中四年的作文训练分为四个阶段:六年级写小短文(即随笔),七年级写放胆文,八年级写叙事文,九年级写应试文。
2009学年第二学期的中考,她任教班级的语文中考平均分是121.21分,超过了区里最好的班级。
2015年2月9日晚,“教育,因你而更有价值”——2014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颁奖典礼在上海教育电视台举行。10位“2014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隆重揭晓。其中有一个叫叶丽雯的老师就是我们虹口区曲阳三小的数学教师。督导室从2004年第一轮三年发展规划督导开始,就一直关注这位教师的发展。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是这么评说她的:“叶老师非常不容易,是九年如一日这么坚持,我觉得在她身上,一个十分突出的就是“真”。改革不是口号,改革是要用心的。因此她自己跳到题海里头,去沉浮。来真改革真钻研真了解,取得真成绩。对我们的学生一片赤诚的爱……。”
当时间进入21世纪20年代以后,忽然看到王帅这批青年教师、班主任也是这样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对每一位学生付出真诚的爱的时候,我真的很感动。
由于我在2021年12月17日,曾经到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指导过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所以与该校的周伟健校长、王帅老师比较熟。
6月3日下午,我联系上了王帅,希望她能给我发几篇她给学生写的信。她爽快地答应了。不久,我就收到了王老师的8份信和7份家长和学生写给王老师的回信和微信回复截屏。把这些材料全部读完之后,我觉得王老师真了不起。
下面摘几段她给学生写的信:
给陈同学: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从现在开始为之不断的努力,爸爸妈妈是那么的优秀,相信你的未来也是非常棒哒!
给郑同学:
即将进入初中。希望你能够依然保持这份学习的韧劲儿。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机会仰望星空。不知道你心中的理想初中是哪里,王老师只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你,期待收到你的好消息。
给梁同学:
对待学习一定要沉下心,愿意去接受知识。只有自己内心愿意,才会慢慢的学会。进入初中。可能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去关注到一个弱小的你,但是一定要自己活出精彩。
从以上的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王帅老师对每一个同学的长处和不足都很了解,因此,对他们的期望和鼓励也不相同。
学生和家长们收到王老师的信以后,有什么反映呢?下面摘几段内容与大家分享一下:
白同学回信:
你是我最喜欢的老师之一,每次上课把知识传授给同学们,下课不懂了还能主动讲解,虽然有点严厉,但每次看到你那美丽可亲的面庞,我就消除了一切恐惧。
高同学回信:
与你相处六年,我只有感恩。在校期间,我调皮捣蛋,给老师添了不少麻烦。作为您的学生,我感到自豪,在我的心中,你是天使,是大树,是海洋,你用宽大的胸怀,容纳了我们的各种不是,让我们在您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徐同学家长回信:
昨天晚上下班回家,孩子给我讲了很多,讲这个不一样而特别有意义的“六一”,拿出来你写给孩子的信,我都被你字里行间的点点滴滴感动到了。你对孩子的了解和关注,让我们做父母的都自愧不如。
乔同学家长回信:
这些年,你和拜老师对孩子们的付出,倾注的心血,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我看来,小学阶段就像是求学路上的基石。四班孩子,能在这个阶段遇见你们,真的是他们的幸运和幸福。你们像是孩子的另一位妈妈。照顾着他们的校园生活,学习,心理成长,及时给他们指导和鼓励,你们像是一颗耀眼的明星,指引着孩子们前行。
从学生和家长的回信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王老师与学生、与家长之间十分融洽的关系。有了这样和谐的关系和氛围,每一个学生一定会健康成长。
收到学生家长的回信以后,王帅老师也有简短的回复:
“感谢理解,感谢几年来对我工作的配合。我对每个孩子都是倾尽所有,爱着每一个孩子,看着他们的每一点进步。”
“谢谢您的理解,也感谢你的女儿对我的包容,从来不计较我对她的严厉,永远开心地和我交谈。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
读着王帅老师的回复,我最欣赏的就是这句话:“我对每个孩子都是倾尽所有,爱着每一个孩子,看着他们的每一点进步。”
一个老师,一个班主任能够做到今天这样,真的很不容易。
我曾经去各地参加过许多学校的教育督导,看到过许多学校的章程和规划。这些学校在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上,大多会提:“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可是一旦我们进了班级、进了课堂以后,感觉不少学校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要求我们每位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弘扬高尚师德。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对照一下上述法律法规要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都无一例外地对所有学校、所有老师提出了要求:“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确实应该努力贯彻落实。
6月4日,我在朋友圈转发了《王帅老师,真“帅”!》的报道。
今天,意犹未尽。结合《王帅老师,真“帅”!》的报道,结合国家法律法规提出的要求,结合个人多年来的工作经历,谈了自己对“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一点认识和体会。如果能够引起相关学校和教育同行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并在实践中有所改进,那就太好了。
文章写的有点仓促,不到之处,还请朋友圈的朋友们给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