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地的讲座都关注一个人的教学减负“秘诀”

(2021-10-16 15:16:29)
标签:

教育

分类: 各地讲学

博主按:应上海方略公司邀请,2021年10月11日,我乘飞机,转高铁来到了四川省内江市,于12日—13日,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内江市新时代教育督导专业化发展专题培训班”作讲座。一天半时间里,一共做了三个讲座:1.以学校章程为统领,有序推进现代学校治理;2.构建区域教育督导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探索;3.充分发挥责任督学作用,有效实施经常性督导

   2021年10月14日,从四川内江出发,来到了杭州。应金太阳教育邀请,10月15日在杭州好来登大酒店也有个讲座。主题是:督学,努力成为校长仰视的人——兼谈“双减”和“五项管理”的实施。听课对象是广西柳州市柳江区的责任督学们。他们在这儿办了一个“2021年柳江区责任督学专业能力提升研修班”。从网上,我了解到柳江区的人口中有70%以上是壮族等少数民族,汉族人口只占30%。对少数民族学员,我在备课中更注意深入浅出,由浅入深,尽量运用一些通俗易懂的实例。

   无论是四川内江的讲座,还是广西柳州市柳江区的讲座,我对今年开展的“双减”和“五项管理”如何实施一直很关注。上海市金沙中学“一个都不放弃”的大爱精神,上海市鲁迅初中张亚昀老师的语文兴趣教学、上海市虹口区曲阳第三小学教导副主任叶丽雯老师的减负秘诀——“数学作业单”等,都是我经常要举的实例。

   他们在多年前就形成的经验和做法直到现在也没有过时。正如原虹口区教育局长常生龙在《叶丽雯的教学“秘诀”》一文中所说:叶丽雯老师轻负担高效益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可以让自己的教学走上“减负增效”之路,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去做,是否愿意改变自己。”

   每次讲座因为受时空限制,举例只能是浅尝即止。离开内江和杭州以后,学员们觉得还不满足,他们向主办方要求,希望能看到更详细的经验介绍,还有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希望今后能到这些学校学习。

   我目前能够做到的就是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给他们提供较为详细的经验介绍,使各地能够结合自己的区域实际,让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把“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做的更好。

 

叶丽雯的教学“秘诀”

 

在过去的九年时间里,她坚持大循环的数学教学,每带一个班级的学生,就坚持从一年级开始带完整个学段;她坚持跨年级带班,同时上两个不同年级的数学课;她坚持不给孩子布置回家作业,在课后给孩子留出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作为学校的教导副主任,有不少教学管理上的事情缠身,但她始终保持着数学教学的高质量。她的秘诀在哪里?

 

第一,深入了解学生

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备两头”,备教材和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的重点;备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征,确定教学的难点。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在教材和教学内容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研究学生方面花费的精力不够,从而导致教学上的“目中无人”。

叶丽雯老师在深入了解学生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每一个班级都从小学一年级接手并一直带到毕业,用整整五年的时间来观察和研究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以及他们的认知特点;跨年级带班,又给她提供了不同年级学生之间思维特征、学习习惯的即时比较,帮助自己从细微之中把握学生特征,找准教学的最佳切入点;长时间循循善诱、耳濡目染,师生之间又建立起了和谐的信任关系……这些都为叶老师的课堂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二,提高教学效益

学生不用回家做作业,依然能够保持优质的教学质量,叶丽雯老师说:“无非就是吃透教材,精讲精练,充分利用课堂上的35分钟,高效教学。在这平和朴实的话语背后,是叶丽雯老师的辛勤付出。

吃透教材,除了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等的深入研究,找寻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和途径之外,叶丽雯老师还采取了另外一种自我加压的方式,即跨年级授课。这是一件非常辛苦的选择,但同时也让自己用很短的时间将五年的教学内容教一轮,强化自己数学教学的全局意识,帮助自己更好地把握各个年级的数学教材和教学内容。

精讲精练,源自于对学生已有基础和教学内容的充分把握。因为吃透了“两头”,就敢于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出更多的取舍,不是根据教材规定的学习内容按部就班地开展学习,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重组和调整学习内容,让课堂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

高效教学,最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和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学生有了兴趣,课后不用教师布置作业,他们也会自己去找一些书籍、资料去探究,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再给他们布置作业反倒是多余的。

 

第三,巧妙处置作业

不留回家作业的叶丽雯老师,并非不给孩子布置作业,只不过她所布置的作业都是在学校里完成的。叶老师对作业的处置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

 

一是不少老师总觉得每节课的时间不够用,自己还有很多话没有说完就下课了,所以要给孩子布置回家作业,让他们回去之后进行巩固练习。但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在课堂上似乎听明白的学习内容,回家之后就迷糊了,身边又没有老师、同学可以辅导和帮助,只能自己稀里糊涂地完成作业,不仅花费的时间长,效果也不好。叶老师将学生的作业在学校里完成,学生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问老师,更可以寻求同伴的帮助。及时的巩固,还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领会所学,真正理解。

 

二是叶老师的“作业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叶老师每周会给学生一张自己编写的A4纸大小作业单,上面大约有30道左右的题目,分为计算、判断、应用等多种题型,图文并茂,甚至还融入了卡通画,要求学生在学校里完成。每周一张作业单的研制,叶丽雯老师没少花费功夫。她每天下班之后,要用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各类教学参考资料上的数学问题,为设计每个学习阶段的作业单做准备。最为难得的是,她善于利用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来编制作业单,在每一张作业单上都会放入很多旧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在学新知识的同时,也在不停重复旧的知识,温故而知新,这样不管任何时候进行检查,学生们都不怕。”

 

上述这些,能称之为“秘诀”吗?叶丽雯老师轻负担高效益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可以让自己的教学走上“减负增效”之路,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去做,是否愿意改变自己。

 

——原载《上海教育》201409期。作者:常生龙

 

附录:

新闻晨报:曲阳三小一老师推行无作业9年 学生照样上名校(节选)

 

昨天,记者旁听了叶老师的一节数学课,发现她上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形象生动。这节课叶丽雯教学生认识长度单位,但是方法却很特别,她用每个人的手指来作为教学工具。“同学们,我们一只手有几个手指头?”学生们伸出手说:“有五个。”此时,叶老师告诉学生,从小拇指开始,分别代表的是毫米、厘米、分米和米,而食指和大拇指之间跨度最大,所以大拇指代表的是千米。“用这个办法,学生们就再也不会忘记长度单位互相的进阶关系了。”

 

——来自20131220日新闻晨报记者 王婧的报道

 两地的讲座都关注一个人的教学减负“秘诀”


两地的讲座都关注一个人的教学减负“秘诀”

 

两地的讲座都关注一个人的教学减负“秘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