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土地吃上定制“营养餐”

标签:
时评 |

当前,正是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全国各供销社联合地方科协、智能配肥中心、农业等部门,深入田间地头,大力推广农田测土配方精准施肥,结合土地所需营养进行肥料科学配比,为农民生产定制配方肥,让农田吃上专属定制“营养餐”。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实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加快专用肥、新型肥料等技术研发,全力保障春耕生产需求。在云天化股份云农科技生物肥料加工生产线上,各类肥料的生产正在有序进行,工人们正将经过多种工序处理好的肥料配比成袋,生产线一派忙碌的景象。
所谓给土地定制营养餐,是指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确定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间和使用方法,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营养元素。达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农作物“既吃的饱又不会吃太撑”的效果,从而节约成本、增产增收。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作物生长的优劣,经济产量的高低,都与施肥量的多少密切相关。让土地吃上定制“营养餐”从经济效益看,以往农民盲目施肥,不仅造成肥料浪费,还增加了购买成本。如今,精准施肥让肥料用量减少,肥料利用率提高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是粮食的“命根子”,提升耕地质量,才能提高粮食产量。保持土壤生命力,提高土壤生产力,维护土壤健康,是决定农作物长势和收成好坏的关键因素。护地、养地,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过去,许多农民由于盲目施肥,使土壤“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导致“瓜不甜、果不香、菜无味”。给土地定制营养餐,无疑给农民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通过给土地“把脉”,然后按照土壤养分和农作物品种开出不同的“处方”,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庄稼吃上了这种专属定制的营养餐,不仅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还提高了土壤养分,改善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化肥用量,提升了耕地生产能力,提高了农产品品质。一亩地不仅能节约施肥成本,还能增产50公斤左右,既养肥了土地,又富了农民。
让庄稼吃上定制“营养餐”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破解传统农业困境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保障,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当然,要让更多庄稼吃上定制“营养餐”,还面临不少挑战。一方面,技术推广存在难度。部分农民文化水平有限,对新的施肥技术接受能力不足,需要加强农技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科学施肥意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智能配肥设备和技术的应用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可能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