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稻虾共养,奏响“绿色”致富曲

(2025-04-22 10:33:13)
标签:

时评

稻虾共养,奏响“绿色”致富曲


412日凌晨3时,晨曦微露。“起网咯!”宿松县汇口镇西湖村的稻虾共养”基地,养殖户夏辉稳稳踩在小船上,网兜轻轻一挑,一只只小龙虾落入筐中。它们即将搭上冷链专车,奔赴各地市场。(《安庆晚报》419日)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宿松县汇口镇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大力推广“稻虾共养”模式,实现“一田双收、粮渔共赢”,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产业支撑。目前,镇已建成规模化稻虾种养基地21个,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区5.6万亩,小龙虾产量突破8000吨,优质虾稻产量达2万吨,实现稻虾综合产值2.36亿元,居全市乡镇前列。汇口镇“稻虾共养”这一模式不仅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多赢,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中,“稻虾共养”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它充分体现了大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小龙虾在稻田中自由穿梭,摄食稻田里的微生物、杂草和害虫,减少了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从而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同时,小龙虾的排泄物又为水稻提供了天然的有机肥,促进了水稻的生长发育,提升了稻米的品质。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两种,虾稻共生,效益同增”的良好效果,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有统计显示,稻虾共养模式下每亩稻米的产量在800斤左右,小龙虾的产量在300斤左右,净利润可高达4000元/亩,相比传统水稻单植可为农户带来2000元以上的亩均增收,稻米和小龙虾的双重经济收益显著提高了农户种粮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发展稻田养虾对拉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辐射效应明显,产业日益兴旺。一方面,它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助于减少农村劳动力外流,缓解了农村空心化问题。另一方面,该模式推动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吸引游客前来品虾、垂钓、观光,带动了农产品加工、物流、餐饮、旅游等关联产业发展。同时通过最大程度地利用土地、水资源和有机物质,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真正为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总之,“稻虾共养”模式是现代农业绿色转型的一次成功实践,它以生态为基、经济为翼、社会为帆,正引领着广大农民驶向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这曲供销两旺的“致富曲”将在希望的田野上越奏越响,谱写出更加绚丽多彩的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