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地名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2025-04-21 10:09:33)
标签:

时评

好地名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乡村旅游、快递进村……随着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村庄仅有村名已难以满足现实需求,精准标注周边道路、村内街巷等越来越迫切。2023年5月,民政部启动实施“乡村著名行动”,旨在提升乡村地名建设水平,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截至今年3月,全国累计规范命名乡村地名67.4万条。(4月18日《人民日报》)

地名,是乡村治理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离不开的基础信息。出行导航、快递进村、乡村旅游,都离不开精准的地名信息。然而,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在一些乡村,有地无名、一地多名、多地重名等不规范情形不同程度存在,已形成阻碍出行导航、快递进村、山货进城的隐形壁垒。而给乡村道路街巷取一个好名字,正成为乡村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乡村地名的缺失或不规范,易给乡村带来诸多不便。在江西婺源的理坑村,过去没有路名,全国每年有700 多家美术院校(画室)的 万多名师生前来写生时,常常如同走进迷宫,容易迷路。在基层治理方面,宅基地或房产位置描述只能写大致方位,给管理工作带来困难。而路名的存在,能精准标注位置,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让乡村管理更加有序。 

  一个好的乡村道路街巷名字,是乡村文化的生动载体。婺源理坑村历史上人才辈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亲仁里巷”源于邻里间和睦融洽的关系,如同亲人般亲切。通过这样的地名,不仅能传承乡村的优良家风,促进邻里和谐,还能吸引游客,让更多人了解乡村的文化故事。而“花溪水街”犹如微风拂过,鲜花盛开的场景尽在眼前。人们不再仅仅是走过,更是在那片土地上留下了感动。辽宁浑南区魏家沟村的“抗联路”,路旁石头上的弹痕炮坑见证了历史,这条名字背后承载着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是传承红色文化的“活教材”。还有像“青年沟巷”这样恢复的老地名,唤起了村民们对过去的记忆,是乡村历史文化的延续。

  乡村道路街巷命名也是顺应乡村发展需求的必然之举。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需要更清晰的标识来引导游客。一个温暖、富有特色的路名,能给游客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提升乡村的吸引力。例如宁夏盐池县哈(巴湖)南(梁)公路,连接半干旱与干旱区,脚跨农区和牧区,且藏身森林公园,沿线兴起乡村游,农家乐增多,其名字也见证了乡村旅游带来的新变化。同时,命名还能推动乡村产业发展,银川市金凤区银兴公路桑(园沟)园(子村)段,贯穿利通区南部,一路风景优美,催生了文旅产业,有力助推了农民致富,为打开乡村振兴大门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个好的地名,承载的不仅是地理位置,更是历史、传承,甚至是梦想。给乡村道路街巷取一个好名字,需要“尊重历史、尊重群众意愿、尊重习惯、体现规划,保持特色”,并在此基础上既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又尊重当地约定俗成的名字。把已有的名称固定下来,把没有名称的取一个,把重复的名称的消除掉,以便于乡村道路其附属设施的规划、建设、养护与管理,确保村民从乡村道路通向幸福,通向远方。

  让我们期待,未来的乡村道路都能拥有一个个如梦如幻的名字,在历史与现代交融中,谱写出更加动人的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