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部署开展2025年“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聚焦重点领域、关键时点、重要环节,集中力量严厉打击坑农害农、危害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在农资质量方面,重点打击制假黑窝点、农资“忽悠团”和进村入户销售假劣农资等,维护粮食安全和农民切身利益。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在这一背景下,“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的开展犹如一场及时雨,为粮食安全撑起了坚实的保护伞,而其中严把农资质量关更是重中之重。
农资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种子的优劣决定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农药、肥料的质量更是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健康。然而,在现实中,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现象时有发生,制假黑窝点、农资“忽悠团”和进村入户销售假劣农资等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更对粮食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明确将农资质量执法作为重点任务之一,体现了对农资质量问题的高度重视,旨在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市场,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可靠的物资保障。
农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优质的农药、化肥等农资有助于推动农业向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严格把控农资质量,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农资生产企业承担着保障农资质量、维护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责任。具体而言,企业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依法合规生产和经营。化肥农药生产企业首先需要确保所有生产活动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这包括但不限于持有有效的生产许可证和产品登记证,严格按照登记批准的内容进行生产,不得擅自改变产品的配方或剂型。
二是把好产品质量控制。农资企业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规范生产流程。在原料采购环节,确保原料质量符合要求;在生产过程中,遵循标准的生产工艺;在成品检验环节,对产品进行严格检测,保证出厂农资符合国家标准。
三是加强产品溯源管理。为了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企业需要详细记录原材料的来源、使用情况以及产品的流向。这些记录应包括原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人信息以及进货日期等。一旦发现问题产品,能够迅速追踪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是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农资生产企业应加大在农资研发方面的投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积极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资产品,如新型的生物农药、高效的生物肥料等,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五是积极配合执法行动。在“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期间,化肥农药生产企业应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主动自查自纠,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对于执法部门的检查,应积极配合,提供真实、完整的资料,接受监管部门的指导和建议。
严把农资质量关,不仅是对农业生产的负责,更是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担当。农资生产企业要以“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为契机,提高站住,细化任务、压实责任,严把农资生产质量关,守护好国家的“粮袋子”,为实现农业强国目标贡献力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