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经开区立足园区实际,推行“工业上楼”新模式。目前,已建成28.7万平方米多层工业用房,在建用房3.11万平方米,其中高层新型工业厂房9栋,标准化多层工业厂房13栋,配套研发中心、办公楼、公寓宿舍等,并规化一层层高5.1至5.4米,二层及以上层高3.9至4.2米,容积率为2.63,通过闲置低效用地清理,预计可拓展工业上楼项目用地437亩。(《安庆晚报》11月27日)
“工业上楼”是一种让企业在高楼中进行工业生产、办公、研发、设计的新型产业空间模式,打破“摊大饼”式横向扩张路径,转向纵向布局,向空中拓展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宜秀经开区按照“一楼一企、一楼一品”思路,推行“工业上楼”新模式,精准招引脑科学高端医疗装备制造基地、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全自动固态硬盘制造产线,2023年,试点楼实现工业产值3.9亿元,纳税722万元,两栋楼实现“单栋楼产值过亿”目标。其实践表明,向天空要空间已成趋势。
土地资源是经济运行中的基础要素,也是城市发展的稀缺经济资源。在产业用地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城市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工业用地成本逐渐增长、原有工业用地利用率低等问题,城市空间和产业升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更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有效提升土地的亩产效益,这不仅是一道“算术题”,更是一项改革策。通过“工业上楼”既是城市解决空间短缺、实现城市功能和产业升级之间协调融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开发运营商利用环境硬件、产业聚集等优势提升招商引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助力企业发展提速升级的重要手段。在寸土寸金现代都市,“工业上楼”是对工业用地的深度激活,也是破解土地制约的一招妙棋。
“工业上楼”不仅可以减少用地成本,还是产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思路。一方面契合企业发展需求,在实现以创新为驱动,从研发到孵化再到生产的良性产业化发展路径的同时,解决了企业产业链协同的问题。另一方面,聚焦发展“高精尖”领域的关键制造业,尤其是生物医药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工业上楼可为同一产业方向的企业提供更多交流合作的契机,有效地在大楼中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生产设备、相关上下游企业直接可以在楼中采购及供应,直接上下楼即可。
“工业上楼”的背后,是对城市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要求的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是探索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化利用的经验,有利于为产业升级腾出空间,积蓄发展后劲。期待更多的实践探索,为推动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