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跑出生态渔业“加速度”

标签:
时评 |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渔业经济发展,以打造“百亿水产强市”为引领,持续巩固提升水产规模、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今年印发的《安庆市渔业“四百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在现有渔业产业的基础上,建成优质水产品生产供应基地100万亩以上,稻渔综合种养基地100万亩以上;实现渔业一产产值100亿元以上,二、三产产值100亿元以上。(《安庆晚报》7月2日)
我市地处长江下游平原,湖泊、水库、河流、湿地公园等大水面星罗棋布,是淡水渔业水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渔业经济发展,将渔业作为农业特色产业之一,目前全市大水面利用面积约58万亩,均采用人放天养的增殖渔业模式,年产水产品约2.9万吨;全市池塘水产品年产量20余万吨,占我市养殖总产量的70%以上;全市设施渔业面积约30万立方米,产量4000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合理健康的膳食已然成为人们的焦点议题。水产品具有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味道鲜美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需求日益渐增。为此,我市印发的渔业“四百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在现有渔业产业的基础上,建成优质水产品生产供应基地100万亩以上,稻渔综合种养基地100万亩以上;实现渔业一产产值100亿元以上,二、三产产值100亿元以上。为推进渔业资源修复、现代渔业产业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渔业是乡村振兴中的一项重要产业,是农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农”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生态渔业,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内陆水域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的现实需要,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指出,当前我国渔业资源衰退和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渔业。
为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产业做大做强,跑出生态渔业“加速度”。我市还当依靠科技进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渔业产业科技含量。一方面要开展渔业技术推广、农渔民培训和科技特派员入户指导等活动,提升养殖户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在推广“稻鱼同田”的发展模式的同时,探索“鱼菜共生”养殖、循环水生态养殖、冷水性流水养殖、工厂化养殖、池塘流水养殖等特色渔业发展模式,推广渔业新技术和新品种,以科技赋能推动设施渔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