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2018-08-20 09:01:46)
标签:
教育 |
在肖川老师《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中,他用精辟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教育与教学的意蕴与重要性,向我们展示了他那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我相信每一个读完这本书的人,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将受益良多。
教育是社会的核心,是一个国家创造文明,富强的社会环境的前提,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所谓“人才”是从社会的需要的角度来对人的要求,是从人的有用性来定义的。个人的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才是良好教育应该追求的目标。古人云,“天生我才必有用”,也就是告诉我们,要尊重人的个体差异,发挥个人特长。但是,正如肖川老师说的,我们的教育很多却过早、过多地给予孩子社会的规范、纪律的约束和强求一律的认同。孩子们在老师的教育下,很多成了只会背标准答案的,个性谨小慎微的乖学生,而那些个性较强、调皮捣蛋、不听话的学生却往往被我们一竿子打入“坏学生”的行列。
当前,我们的社会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 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可是社会却仍严重缺乏创新人才与高尖端科技人才。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磨灭了学生创造能力与创新思维,以致我们培养了大批“高分低能”的平庸之才。那些成绩优秀的乖学生在社会中往往只能当别人的追随者,却很能成为担当大人的领导者。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新观点,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从而在社会上最充分地实现他们的价值。其次,转变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观念。“教师中心”的观念,实际是对学生自主性、独立性的践踏,它贬低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低估了学生自我管理和制定规则的能力。只有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更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才能让每个学生根据个人的意愿选择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的活动,自由自在的学习和探索。
读一本好书,可以让人明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向肖川老师学习,更全面地关注我的学生,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