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课程标准解读》读书笔记

(2018-08-20 11:27:4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培养具有社会适应力和跨文化人才。

    . 课程的性质有了明确的界定。本次修订的课程性质中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的性质明确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这在英语课程标准文件中尚属首次。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奠定基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课程的性质是这样阐述的:“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 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竞赛,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修订后的课程理念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修订后的课程基本理念是: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语言学习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修改后的理念明确了英语课程的定位,那就是要在英语课程中推进素质教育。体现了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即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符合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理念还突出了语言学习具有渐进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强调了语言学习不仅应关注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习过程。

    修改好的课程目标层次更加清晰,即:课程总目标,课程分级目标和课程分级标准。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总目标: 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诸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课程目标所追求的目标是要学生通过英语学习, 建构起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形成初步的与他人沟通能力,交流个人情感、文化异同以及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学习不同的文化和学科知识。同时,学生要能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习策略、促进认知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增强对文化异同的认识和敏感性,更好地了解并学习传播祖国文化,达到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英语课程总目标,既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也体现了其人文性;既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的目的。

从各个年级的分级目标及标准的描述,可以看出各个级别在目标上的整体递进关系,又有利于指导日常按照级别教学和分级实施评价。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程的分级目标的描述,小学六年级毕业的学生应达到二级的目标,即:对继续学习英语有兴趣;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并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短剧,演唱简单的英语歌曲和歌谣;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描述;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初步形成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乐于了解外国文化和习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