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解读》读书笔记
(2018-08-20 11:27:42)
二、修订后的课程理念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修订后的课程基本理念是: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语言学习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修改后的理念明确了英语课程的定位,那就是要在英语课程中推进素质教育。体现了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即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符合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理念还突出了语言学习具有渐进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强调了语言学习不仅应关注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习过程。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总目标: 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诸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课程目标所追求的目标是要学生通过英语学习, 建构起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形成初步的与他人沟通能力,交流个人情感、文化异同以及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学习不同的文化和学科知识。同时,学生要能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习策略、促进认知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增强对文化异同的认识和敏感性,更好地了解并学习传播祖国文化,达到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英语课程总目标,既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也体现了其人文性;既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的目的。
从各个年级的分级目标及标准的描述,可以看出各个级别在目标上的整体递进关系,又有利于指导日常按照级别教学和分级实施评价。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程的分级目标的描述,小学六年级毕业的学生应达到二级的目标,即:对继续学习英语有兴趣;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并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短剧,演唱简单的英语歌曲和歌谣;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描述;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初步形成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乐于了解外国文化和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