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陕西环游的第三个城市是古城西安。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曾先后有西周、西汉、东汉、西晋、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都市。西安城内名胜古迹众多,其中,西安城墙于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西安古城墙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
西安古城墙,现已成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以古城墙为主题,集护城河道、环城林带、城河内外侧和顺城路等诸多元素为一体,总面积约为四十五万平方米,是我国目前很少见到的大城市中的保存完整的古代城桓建筑。
西安古城墙又称西安明城墙。这是因为现存的城墙为明代的建筑,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竣工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这座城墙,建在隋代、唐皇城的基础之上,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响应一位名叫朱升的隐士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谏言而修建的。
西安古城墙位于西安市的中心区域内,城墙高12米,抬头仰望时,感觉气势凛然,壮阔雄伟;周长13.7公里,形成了一道长方形封闭的坚固轮廓。当地人习惯称呼古城墙景区为古城区,在古城墙的周边有不少古建筑,著名的钟鼓楼就矗立在古城墙的不远处。
西安古城墙原有主城门四座~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从民国开始,为了方便人们的进出,先后新辟了多座城门,至今的西安古城墙已有了十八座城门了。我们从安定门登上城墙,饶了半圈后从长乐门下来。
西安古城墙四周有七处登城马道和阶道,都是砖砌的滚坡式建筑,坡道的内侧有便于守城士兵上下的阶梯坡道,左侧则是马匹上下的坡道。我们是四月份到达的西安,艳阳高照下的西安古城墙上毫无遮挡,上坡道虽然算不上陡直,但一路攀爬也累得汗滴落地,气喘吁吁。
西安古城墙的保存十分完整,当时作为军事防御体系的一系列军事设施都完好无缺,古城墙景区中的旅游指示系列也做得比较完备,我们一路走,一路按照一处处铭牌的介绍,依次参观了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边走边感叹着中华民族建筑工程的博大精深。
西安古城墙的厚度大于城墙的高度,城墙的顶部阔达十五米,就象是一条通衢大道,坚固、平实,稳重如山。我们走在城墙上,感觉这里完全可以作为一条长跑的赛道,齐驾并驱二十个人或者十几辆自行车都不是问题。但那天可能由于天气太过炎热,城墙上游客寥寂,只有几位外国人和我们一样悠游地漫步。
西安古城墙之外,环绕着护城河,这条长达十四公里的护城河,与西安城墙共同组成了明代首都的防御体系。护城河也可称为城壕或壕沟,现在的护城河两侧,已遍植绿树红花,花圃亭阁,俨然成为了西安市民休闲、聚会的一个好去处。
西安古城墙上的角台、角楼都保存得完好无损。角台为长方形的城墙四隅转角处的实心台,角楼为建在角台上的阁楼建筑,它们的外壁都向城墙外侧凸出,便于守城将士凭楼眺望,清楚地观察敌情,及时向城内的驻守部队报告军情。
敌台也称墩台、墙台、马面,这是城墙向外凸出墙体部分用以三面可防御敌人攻击的建筑,是在环城全线防御的基础上构筑的重点防御设施。明清二代的西安城墙从城门向两边延伸,每隔一百二十米便修筑一座伸出城墙之外的敌台,共计有九十八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