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位于延安市黄陵县城北部的桥山,这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桥山黄帝陵是《史记》中记载的唯一一座轩辕帝安葬的陵墓,因此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AAAAA级的旅游景区。

进入黄帝陵,首先观赏到的是一个占地约一万平方米的祭祀广场,据说每年举行的黄帝隆重祭祀仪式就在此广场上。广场的地面以花岗岩铺就,站在广场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清晰地观赏到高高耸立于台阶上的轩辕庙。
黄帝陵祭祀广场的正中有一大殿~轩辕殿。要进入轩辕殿参观,首先得迈上五组共九十五级台阶。这九十五级石阶,大有寓意,显示了黄帝“九五之尊”的崇高地位。轩辕殿巍巍矗立在六米的高台上,殿外檐下正中处悬挂着著名书法家黄苗子先生书写的隶体“轩辕殿”匾额。
轩辕殿由三十六根高达约四米的圆形石柱围合成一个硕大的空间,柱与柱之间是敞开式的,站在殿内能看到环立在轩辕殿外的山川和绿树,体现了中华“大象无形”的尊荣境界;轩辕殿的覆斗形屋顶,大气宏伟,具有古汉风格;屋顶中央有一直径大十余米的圆形窗洞,可透视见蓝天、白云和阳光,显示了恢宏明朗的气氛;地面铺砌了呈方形的五色花岗石,突出了传统的“五色土”和“天圆地方”的禅意。
轩辕殿的殿北处,竖一块高大的花岗岩石碑,上雕轩辕黄帝象。石碑高约八米,基座宽约六米,碑的厚度达三米多,造型既象民间的传统祖宗牌位,又似传统陵墓前的石碑,还如一座古朴的神龛。黄帝象由十六块巨型花岗石构成甲骨文的“祖”字型,寓意了轩辕黄帝的尊祖地位。
祭祀广场东西两侧各建三出阙,分列着九尊高达二米的青铜铸牛鼎;轩辕殿两旁的甬道上竖立着五十六面龙旗代表着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广场上还矗立着四根粗达五米左右的花岗岩望柱,衬托得广场的宏伟大气,烘托出轩辕庙的庄严神圣。
广场的右边还矗立着一口高三米八、直径二米五、重十三吨的龙魂大钟。龙魂大钟以陕西周原出土的周代铜钟为主型,以汉代画像皇帝功德为主图案,以龙凤玉饰和祥云飞驰为底画;大钟的钟纽为双凤腾飞,两侧以双龙为扉棱,钟的正面镌刻着篆体的“龙魂”二字。这座大钟,造型庄重浑厚、大气独显,体现了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
黄帝陵的外面,沮河围绕;皇帝陵的后面,桥山和印台山环立;整个景区山环水绕,象征了中华民族地大物博、山川富饶,得天独厚。静卧在桥山和印台山之间的这一段沮河,又名印池,传说因黄帝常在此淘洗玉玺大印;印池上横跨着一座通往北岸轩辕庙的轩辕桥,桥体全部采用花岗石建造,给人以一份粗犷、古朴、典雅的印象。
沿着景区的中轴线一直前行便能到达诚心亭。诚心亭原称过亭,阔达五开间,进深仅一间,面积约八十五平方米。亭柱上的一对楹联发人深省、诲人不倦
~“观天地生物气象,读古今经世文章”。亭前有一砖砌的壁龛,上书一段文字也是教诲人们需平静心情、消除杂念,整衣冠、备祀品后方能缓步进殿,顶礼膜拜。
诚心亭的一侧有碑亭,形制建式和诚心亭相仿,只是面积较大,中间也为过亭,东西两侧矗立着古碑数块。亭的南面柱子上的一幅对联写出了中华民族历史的丰厚和辉煌~上下五千年,纵横三万里“。
黄帝陵景区中的古柏群非常值得鉴赏!据说这里的古柏群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世界柏树之冠”,共有八万余株。其中树龄超过千岁的也有三万余株,黄帝手植柏距今也已有五千余年了,相传是黄帝亲自栽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