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qt201916《小学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研究过程三
(2019-11-27 12:33:02)《小学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课题研究过程资料三
一、活动内容:小学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整合方法和途径
(一)活动时间:2019.6.5.
(二)活动地点:大丰区南阳镇垦南小学会议室
(三)主 持 人:吴亚坤
(四)参加人员:黄卫东
(五)活动主题、内容:小学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整合方法和途径
(六)活动过程简要程序记录:
1、主持人揭示活动主题。
2、参加人员讨论交流。
3、主持人总结。
(七)解决了什么问题: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和途径,能有效的进行整合。
(八)产生的效果及问题简述:以信息技术多媒体为支撑的教学则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形象,如音频、影像、画面等多媒体手段将抽象的文本知识直观地、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两者相比较来看,明显是多媒体技术更能满足当代孩子对于学习的需求。
二、课题研究反思、研究叙事
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冯
信息技术给各科教学提供了大量信息和多种手段,为我们各个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都提供了更深更广的可挖掘潜力。从教学整体上看,信息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扩大了教学规模,促进了教学现代化发展;从教学系统上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引起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一系列变化,导致了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甚至教学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化。但现代信息技术还没有很好地融入教学领域,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单纯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要为教学服务,而没有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所以造成只强调教育技术有形的媒体技术,而不重视教育技术无形的系统技术,忽视了数据处理及媒体资料利用等功能,违背了教学规律。因此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使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甚至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这也就是课程整合的问题,即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融合与运用的探究。
一、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学媒体普遍运用于道德法制教学将成为新世纪道德法制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而且能有效地唤醒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从而最大限度地作用于人。教学课件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学课件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图象,还能呈现音频、动画、视频等。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为个性化、自主化、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持续发展的构想得以实现。利用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教师应多从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考虑,根据需要把一部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也可以利用身边的所有道德法制资料,如录像、图片等进行整理传输到计算机上转化为数字信息。利用网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激发学生用行动改变个人现状、改变周遭现实的意愿。学生通过信息网络,可以彼此交流观点、共享信息,相互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评价等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掌握应用,又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品格。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真正达到坚持依托知识,但一定是超越知识,导向价值认同和行为践履。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性的提出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体现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原则。综合性即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同时也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教育进行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扩展了学习的途径。如《挑战第一次》这一课的学习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如(多媒体展示小马过河的故事)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探究合作解决问题,从而正确认识我们的成长,让学生明白我们应该敢于挑战第一次,在不断的挑战中获得成长。愉快的多途径的学习,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开拓大脑,增加学习兴趣,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道德法制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查阅丰富的时政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作品,进行交流,使道德法制课堂知识在网络中延伸、拓展。在如,在“家的意味”中,从“家规”“家训”以及家庭文化中的“孝”等方面,学生们通过搜索,小组讨论交流,知道了“中国人的‘家’”,体味中华文化深厚的韵味和丰富的内涵的,同时又了解掌握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
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融合与运用的探究中,我发现信息技术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投影屏幕,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强了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但是同时,仍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师生在网络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失控;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略等。
三、 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具有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即教师的整合能力。主要包括:1.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2. 辩证的信息技术教育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根据课程标准确定综合教学目标的能力;分析把握学习者特征及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握重点、难点以及各内容之间相互关联的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论证信息技术的潜能和不足,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并确定信息技术应用方式的能力;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的能力;合理处理和应用教学资源的能力。4.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施能力。例如:能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学习最优化的能力等。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评价能力。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自我发展能力:教师应能利用结合校本的“整合”实践中,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和反思以及系统科学的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整合”能力,并利用信息技术及有关资源促进持续的专业能力发展和终身学习。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并与其他学科整合已是现代化教学方式之一,它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想有机结合并且深入发展下去,还是一项长期的、锲而不舍的工程,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需要教师有意识的行动,更需要学生观念的不断转化。如何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去丰满我们的课堂,丰富我们的学习,是我们值得长期思考的。
三、成果展示
成果名称:公开课及研究课
挑战第一次
执教者:李玮
|
课题 |
挑战第一次 |
单元 |
一 |
学科 |
道德与法治 |
年级 |
二年级 |
||
|
学习 目标 |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懂得我们要敢于挑战、敢于尝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在对故事、情境的思考当中领悟道理,在实践活动中强化行为。 3、知识目标:使学生明白我们要敢于挑战和尝试,并懂得区分那些事情要大胆试,哪些事情不能试,那些事情要别人帮着才能试。 |
||||||||
|
重点 |
敢于挑战第一次。 |
||||||||
|
难点 |
要懂得判断哪些事情可以尝试、哪些事情不能尝试。 |
||||||||
|
教学过程 |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
导入新课 |
小剧场:《小马过河》。
1、
2、
3、
4、
5、 |
课件出示《小马过河》的前半部分、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通过故事《小马过河》,让学生明白我们应该敢于挑战第一次,在不断的挑战中获得成长。从而导入新课。 |
||||||
|
讲授新课 |
一、我的第一次。
1、
2、 (1)你都有过哪些第一次的经历呢? (2)当时你的感觉怎样呢?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吗? (3)后来试过了以后你又有什么感觉呢?
3、 (1)第一次买东西; (2)第一次炒菜; (3)第一次溜冰; (4)第一次包饺子; (5)第一次游泳。
4、
5、
二、 1、师:那么小勇士们,你们还想要尝试哪些新鲜的事呢? 2、小小冒险家:我的冒险计划(说一说,你还想尝试什么。) 3、展示“我还想试……” 4、思考:可是,是不是所有的事情我们都能去尝试呢? 5、师:这些小同学们也有一些疑惑,我们一起来帮他们解决吧。 6、大家一起来帮忙: (1)小晨; (2)小图。 7、思考: (1)为什么小晨能够去尝试,小图却不能呢? (2)哪些事情我们要大胆试?哪些事情我们不能试呢? 8、展示我们要大胆尝试的事情和我们不能去展示的事情。 9、思考:玲玲的问题 10、温馨提示:有些事情有危险,需要大人帮忙和陪同才可以哦! 11、思考:还有哪些事情我们不能自己去做,要有人帮着才可以的呢? 12、展示需要大人帮忙和陪同才可以做的事情。 13、分一分。 三、课后实践作业。 完成你的冒险计划。 |
讨论。 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 课件出示预设 思考并回答问题。 思考并回答问题。 |
通过一个小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第一次经历和收获,让学生在思考当时的困难和后来的收获当中懂得我们要敢于尝试和挑战的道理。 通过冒险计划,让学生写出自己想要去尝试的事情,再去思考问题,区分哪些能够去试,哪些不能,哪些需要帮忙,再把自己的冒险计划去进行分类。 |
||||||
|
课堂小结 |
同学们,第一次的经历可能会有些困难,但是挑战之后就会发现其实很简单。我们不停地去尝试和挑战,就能慢慢地成长为一个勇敢的人! |
|
|
||||||
|
板书 |
挑战第一次 1、我的第一次。 2、我还想试。 |
|
|
||||||
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渗透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它的威力越来越不可限量。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走进我们的学科教育,与学科教育融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活兴趣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大多有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情节可以利用计算机的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的功能,将情境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变得分外活泼,让学生主动、轻松的接受语文知识。
二、化静为动,突破难点
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把教学的重难点一一展示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让学生能更好、更准的把握知识的重难点,并加以突破。
三、多样选择,及时反馈
在课堂上,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是否掌握,可以通过练习加以反馈。传统的反馈方式比较单一,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信息技术手段形式多样,色彩丰富,可以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反馈形式。
信息技术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来说是一种手段,它与学科教学有机的融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