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培养和提升学生阅读思维能力
(2024-07-22 16:10:13)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选入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最好范例,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好材料。语言文字运用的根本形式是:“品味表达”与“实践表达”。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品味表达”,从学生擅长的具体形象思维入手,感受课文内容的精彩生动,再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等抽象思维悟得课文表达形式的特点。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用悟得的表达形式有依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地描述自己的发现,顺利地进行表达实践。如: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课文《荷花》描绘了夏天早上一池荷花的美丽姿态,语句优美、表达方式独具特点,是学生学习表达、训练思维的好范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出了荷花的不同样子。教学这一段时,教师先让学生画出自己觉得优美生动的语句,想象画面,整体感知荷花的姿态美。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是如何把语句写得这样优美?是如何写出荷花的美?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课文用上了“挨挨挤挤、冒、破裂、饱胀”这些富有动感的词语把荷花写活了;通过“挨挨挤挤”与“密密麻麻”, “冒”与“钻”“长”的比较感受到了别样的情趣和荷花的活力,以及作者用词的准确、巧妙。教师进一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作者写了几种荷花?怎么写的?学生经过分析明白了,作者运用“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荷花三种姿态的美。这段话是按先整体,后局部写的。这时候,学生对文本内容及表达形式的“品味”是零散的,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学习所得进行概括,形成综合成果,再让学生仿照着写一种植物,进行“实践表达”,并用习得的综合成果来检测、修正学生的表达。在这样一个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起着主导作用,其间进行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综合等都属于逻辑思维的范畴,再加上文字描写本身具有的生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表达的过程中,思维的逻辑性和生动性都得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