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设计驱动性问题,培养学生高阶思维

(2022-07-17 21:20:15)
  项目化学习是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概念的思考和探索,好的驱动性问题一方面可以引发高阶思维,一方面可以提供问题化的组织结构,为信息和内容提供有意义的目的。在教学设计中,如何设计驱动性问题,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呢?
     一、 驱动性问题要激发学生的注意力。
     一个好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项目探索中,它既能够提供给学习者一个广阔的多向度的探索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能提纲挈领地指出持续思考、自我探究的方向。激发注意力,引起探究兴趣,是设计问题的重要条件。例如学习《海滨小城》,如果设计这样的问题:说一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海滨小城,各有什么特点,学生也会走进文本完成任务,但兴致不高。但是,如果这样设计“请你以小导游的身份,给游客介绍海滨小城,运用文中的材料,想一想怎么介绍才能吸引游客?”学生就会更为主动探究完成小导游的任务。例如苏教版《天游峰的扫路人》,提问:“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不如设计为:“文中扫路人说‘三十年后再请你喝茶’,你认为三十年后还会见面吗,说出你的理由。”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种挑战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致,在激烈的争论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扫路人的特点,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二、 驱动性问题要与学生经验相联系。

     设计问题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年龄段,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时时与学生的经验相联系。努力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降低学习的难度,搭建新旧知识的坡度,从而把复杂的知识调整为学生更容易接受的问题。例如上文设计的小导游的问题,就是把文本和学生的生活相互联系起来,从而具有情境性、代入感。再例如,作文教学强调课堂上要设置真实的情境,设计真实的读者,请学生带着任务、带着读者意识进行真实的写作,这有利于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运用已有的所知投入到未知的探索中去,在贴近自己生活的状态中自然学习,学生会更加主动、积极,收获更大。
     三、 驱动性问题要指向学生的高阶思维
     在认知策略中,具有六个方面的高阶策略:问题解决、创见、决策、实验、调研和系统分析。低阶学习主要是两个方面:获取和整合知识,扩展和精炼知识层面的内容。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往往停留在最低阶段,例如将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进行组织巩固,停留在记忆、整合方面,而不去考虑更高阶的思维,如:比较、分析、分类、推理、解决问题、提出决策、调查研究等。那么,学生就无法产生思维的碰撞和高层次的思考,项目化学习就失去了价值。需要补充的一点是,高阶思维一定建立在低阶基础上,要用大量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技能做支撑。
     好的驱动性问题要基于学生立场,站在学生角度,考虑学生的兴趣关注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