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道德经第十四章至第三十一章
(2023-08-12 10:44:38)第十四章
俶载形体和精神奉道(奉理奉法),能勿违背乎?专气致柔返本归元,能如受道保佑的元婴乎?澄清心镜,能澄明无有疵乎?爱护人民、治理国家,能惟道为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能如渊惟道乎?明白四达,能惟道知乎?生之畜之,生养万物而道有,佑助万物而道恃,统治万物而循道循理循法统治,是为玄德。
第十五章
大道为法兮,大道可统治万物兮,大道可佐助万物兮,大道可佑助万物兮,大道可保佐万物兮,大道可保佑万物兮!万物恃道以生而大道为法行不言之教从不推脱,功成事遂而无名有。道爱万物,道养万物,而宛若不为主,对立统一欲无欲,能够寓大于小;万物归道(归从道统,依归大道,趋向道,归向道,适道,由道)而宛若不知其主,可名为大德。所以,聖人之所以能为道成大德,因为聖人始终不自以为大,所以能为道成大德。
第十六章
大道(母法、道法、大法、自然法、自然法则、道纪、道理、原理、始制、大制)无名(无名法;无有名状,不可名状)也,本质也,为夷希微也,天下皆臣服(屈服称臣,以臣礼服从君命,接受统治),天下皆服从统治。当权者若能循道循理循法理物,众人众物自然宾服。天效法道,地效法道,天地相合,以雨甘露法水,人民皆知法令而自调节。遵循自然法(道纪、道法、母法、大法、道理、原理、大制)结合实际的原理制定惟道的实在法(子法、有名法、法律制度)并且公布宣传普法,惟道的实在法(子法、有名法、法律制度)制定了也已经有效普法宣传教育了,所有人物也务必知道循理奉法,知道循理奉法保平安、保安全。譬喻言之,道之在天下,犹川谷水之于江海水。川谷水,江海水,水循环,循环往复。川谷水,江海水,皆为水,同是水。道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及其法则。道为物,道为法;物则道,法则道。道生物,道生法;物由道生,法由道生。道生物,大道派生万物,道为万物之本元,道为一切物之本元。道生法,大道为法,道为万法之本元,道为一切法之本元。本元、本源、本原、始基,为卋界万物的来源和存在的根据。一切存在物皆由本元构成。一切存在物皆由本元生,又复归本元。道为本元(本体、本源、本原、始基),道为宇宙万物的来源和存在的根据。大道派生宇宙万物,大道又作为宇宙万物存在的根据而存在于宇宙万物。道生万物,道为万物之宗,道为宇宙万物的依归。一切存在物皆由道构成。一切存在物皆由道生,又复归道。
第十七章
道恆道为而(能)无不为(全知全能)。当权者若能循道循理循法理物,万物众生将自然化育。化育而却出现不法妄作事,我将因道镇静之。因道镇静之,夫也将知常守法。知常守法以归道,天下将自理自治,天下将自然理治,天下将自然大理大治。
第十八章
民众是君人的根基,法则是众物的统治者,所以君人终日的行为不可脱离救人助人资助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虽有宫观金阙琼楼玉宇,如何处身超然?奈何万物之王而今以身而轻天下?轻躁则失根丧本,轻躁则失法失道。
第十九章
使我坚正不移的知道循理遵纪守法,遵行大道,惟有持续实际施行(实施,实行,推行;恩德,恩惠;慈善;乐善好施,乐善好行善)是敬服!大道太平,狂妄之徒甚好亡道。朝政非常荒废,田园非常荒芜,(粮食和物资储备)仓库非常虚耗;衣着华丽,佩带利剑,厌饫珍馐美馔,过度聚敛搜刮的财货过剩,是为盗夸。盗夸不合道!盗夸违背大道!盗夸亡德、亡道、失理、弃法!
第二十章
人民之所以饥苦,是因为统治阶层享用税收过多、厚赋敛、横征苛役、暴敛疲民、重税苦民,所以饥苦。民众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统治阶层之有伪(非法,非正统;不合法的;窃取政权、不为人民所拥护的),所以难以治理。人民之所以轻死抗争,是因为统治阶层贪生往多贪求亡度(过分贪求生活的骄泰奢侈)过分榨取民力民财(搜刮民脂民膏),所以轻死抗争。惟(为,是,有,以,顺从)道为国计民生而为政以德,是美善于重人贵生。
第二十一章
人民群众已经不恋生畏死了,如何以死刑威吓之?若使民众守法而且恋生畏死,而剩余的非法妄作为凶的罪犯,我得执囚(拘捕囚禁罪犯)而依法定罪量刑处罚之,以儆效尤,谁还敢妄作为凶?若民众守法且恋生而畏死,则遵循自然法(道纪、道理、道法、母法、大法、原理、始制、大制)制定的循道循理顺人民的实在法(法律制度)司职刑教(刑罚和教治)。大法无害,法司以循道循理而遵从是道之法律为本职。枉法妄为代遵循自然法制定的循道循理顺人民的实在法(法律制度)而执威(刑罚)濫刑,这是代大理治理,这是代大匠朴斲。代大理治理者,代大匠朴斲者,罕有不伤其手矣!
第二十二章
当人民已经不畏服当权者的威压,则人民反抗当权者威压的威力就要来了。不要不重视人民的居处,不要阻塞人民的活路。因为当权者不厌恨人民,所以人民不厌恨当权者。所以,循道循理循法的聖人,有自知之明而不余妄见(不自以为是),自爱而不自以为优越。所以,舍皮相而就道,抽象而趋道,通过抽象而趋向是道(为道,惟道,乃道,则道,适道,合道,循道循理循法,如道如理如法)。
第二十三章
踮着脚尖把脚后跟提起来的站不稳,横行不法者不行,亡道而自余妄见者不明事理,亡道而自以为是者不明,亡道而自功者丧功,亡道而狂妄自大者不长。其之于道而言,叫作自恃的、多余的、有害的妄为罪行。生物将厌恶之,所以有道者不有余恃赘行。
第二十四章
委曲详尽则周全,有冤屈则申冤,深则长,破旧则立新,省刑薄敛、轻徭薄税则得民心,政令烦多则使人民困惑。是以,聖人奉道以为天下法。德道而不余妄见,所以明白事理;德道而不自以为是,所以明;德道而不自功,所以有功德;德道而不狂妄自大,所以为长。因为知道守法遵循规律争,所以天下没有谁能够与之争。世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语哉?真诠而归道。
第二十五章
天下惟道,惟道惟理惟法理物,始制有名,遵循自然法(道纪、道理、道法、母法、大法、大制、始制)结合实际的原理制定实在法(子法、名法、法律制度)并且公布宣传普法,所有人物知法守法,知法守法保平安,天下太平,天下无事,精兵简政,裁军退役安置,将士退伍转业复员,退役的良马可以用于耕种粪田,是以“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亡道,亡道、丧德、毁法、乱纪,失道、失理、失法、失度、失政,天下有事,兵连祸结,民生凋敝,兵源短缺,战马奇缺,怀孕待产的母马被派往战场,以致母马在郊区战场生下马驹,所以“天下亡道,戎马生于郊”。罪(犯法;妄作或犯法的行为;苦难,祸殃)没有大于亡适道(亡有归从道统,亡有适应大道,亡有适合大道,亡有合道,亡德)的,咎(凶,灾祸,灾殃)没有大于亡德(亡道、失理、弃法)的,殃(咎;败;祸)没有大于不知止的。所以,循道循理循法,适道、适理、适法、适度,合道、合理、合法、合度,适度有节制的富足,恆富足!
第二十六章
功名和生命,哪个更可亲?生命和财货,哪个更重要?得与失,哪个病?过分吝惜必然致使严重的浪费,过多的私藏必然致使严重的损失。所以,服道、服理、服法、服度,适道、适理、适法、适度,合道、合理、合法、合度,掌握适度原则,知足知止,不辱不殆,适度而足者不挫,适度而止者不危,可以长久。
第二十七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为什么“宠辱若惊”?宠,宠爱,宠幸。宠爱,(上对下)喜爱,用于上对下,长辈对晚辈,地位高的对地位低的;指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的物质感情给予与保护或娇纵溺爱;对在下者因喜欢而偏爱;过分的娇宠、偏爱;娇宠溺爱;也指一个人对某个人物或者某件事物的喜爱;古时多指皇帝对妃子的喜爱。宠幸,旧指帝王对后妃、臣下的宠爱,泛指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的宠爱。受宠意味着受宠者身份相对的低贱,所以受宠也是种侮辱。得宠则惊喜,失宠则惊恐,是为“宠辱若惊”。为什么“贵大患若身”?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实物身。及己道身,己有何患?所以,贵爱以身为天下,或可寄(身在)天下;贵爱以身为天下,或可托(身在)天下。
第二十八章
三十条辐条共同辐辏(辐凑)在同一中有圆空的毂,当中有圆空的毂心空容物,容辐条共同辐辏(辐凑)在同一中有圆空的毂,有车轮的作用,有车的功用。【辐:(形声。从车,“畐”声。“畐”有“腹满”义,而“辐”为圆形,与人腹满之形相类,因而“畐”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本义:辐条;插入轮毂以支撑轮圈的细条);车轮中连接车毂和轮辋的一条条直棍或钢条;由一个中心或中枢在同一平面上向外伸展的许多杆、棒或直线;辐条。辐辏,也作辐凑;车辐的
第二十九章
知人善任者知道遵循法则,懂得自己的人知常遵循规律。克敌制胜的有力,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提升自我的是强者。知行惟道循理适度行止取舍的人富足,循道循理循法知行的人有志。俶载形体和精神抱道者久,形体虽死而被人们缅怀纪念(不忘)的人精神长存。
第三十章
所得将要满溢,不如适可而止。勉强挣扎维持的急速劲力,不可能长久保持。金玉盈满厅堂殿,莫能守之。富贵而骄奢淫逸,是自招灾祸。功德圆满了身退让位,是自然的法则。
第三十一章
自然的原则,也许犹如张弓(把弓放在校正器具上校正,在弓上装弦)的原则欤!偏高的就平抑之,偏低的就往上抬高之;有余的就减之损之,不足的就补之益之。自然的原则,损有余的以补不足的。某些人的政治主张就不宜,损不足的以奉有余的。谁能以有余奉天下?惟道者!是以,聖人为道为而不自恃,功成而不自居,其不欲夸耀其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