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解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至第六十六章译文

(2023-02-28 19:42:58)

第三十三章

或恐有惑言:弃绝聖德、抛弃知识,人民有百倍的利益;弃绝仁、抛弃义,人民恢复孝慈;弃绝技术、抛弃利益,盗贼消失。这三者已是不值得文饰了!我将有嘱:发现本质,抱道守法,减少私欲,杜绝肆欲妄为,有功德而亡有罪!

第三十四章

止于感性的五色令人不明事理,止于感性的五音令人不明事理,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游乐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诱使人行妨(行凶;行为损害别人的利益;行为不轨)。所以,聖人秉要执本,是理性而不是感性,所以,舍皮相而就道,抽象而趋道,通过抽象而趋向是道(为道,惟道,乃道,则道,适道,合道,循道循理循法,如道如理如法)

第三十五章

生也弱;其死也,同殭。草木之生也,弱;其死也,枯萎槁腐,殭化腐朽。所以,弱者,是生的徒属同殭者,是死的徒属。所以,军队殭化腐朽了就要覆灭,草木殭化腐朽了就要折了。弱者,处于兴起过程的上升期;同殭者,处于衰亡过程的衰落期。

第三十六章

出生入死。生命的历程是一种迁徙的旅途,从出生即开始了通往死亡的旅途。把生命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生长发育的弱年占有十分之三,(精力充沛的壮年占有十分之四),僵化衰亡的老年占有十分之三。人往生,行为不轨往于死地者亦有十分之三。这是什么原因?因其生往多贪求亡度而死。听闻善养生者,陆行不遭受猛兽伤害,入军不遭受战争伤害。兕无所用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用其刃。这是什么原因?因为善养生者循道循理循法得福祉消灾免祸有死地。

第三十七章

大道为万物依归的奥主,德(循道循理循法)者的保护者,亡德(脱道、失理、弃法)者的所有者。善言、善行可以博取尊敬,善言、善行可以嘉人。人若不善,弃不善而从善,有什么不好?是以立天子、设三公,虽有拱壁以先导驷马的仪式,不如坚持进修道业。全世界之所以崇尚是道(乃道,则道)的原因是什么呢?无非是因为:需求能够因道而得,有罪能够因道而免罪耶?是以,是道(乃道,则道)为天下贵。

第三十八章

唯唯诺诺与阿谀奉承,相互之间距离多少?善之与恶之,相互之间距离多少?人民所敬畏的,不可不敬畏。荒茫茫啊,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用太牢,如春祭时登台祭祀(大一)。我独独恬静淡泊,深沉未显露迹象;浑浑沌沌啊,就如还未能咳咳笑的婴儿;不得志啊,若无所归。众人皆兴致有余,而我独若失。我貌若愚人啊!俗人注重感性认识,昭昭察察;我注重理性认识,通过抽象、概括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抽象而浑括;“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安然恬静啊,其若淵海;漂泊啊,若无止境。众人皆有用,而我独独以手弄玉且如鄙师祭祀。我独独异于俗人,而崇尚服道依归大道

第三十九章

大道宇宙万物之母,万物依归的奥主,为德(循道循理循法)者的保护者,亡德(亡道、失理、弃法)者的所有者。怀德大者,比如受道保佑的元婴,毒虫不螫之,猛兽不据之,鸷鸟不搏之。赤子筋骨柔弱,而拳头攥得紧固。赤子还未懂男女交合而生殖器能勃起,精之大也;赤子终日呼号而不气逆,和之大也。负阴抱阳冲炁以为和是恆,守法是明,有益于生是吉祥,以神御炁是守柔守法则强身健体。未壮就死,是因为亡道。亡道,提早毕命,提早绝命

第四十章

统治人民、奉事大道,没有比啬更好的了。因为啬,是说早服道(学道,习道;潜心修道;受道;承道;信服大道,遵守大道,遵从大道,顺从大道,服从大道顺服大道从事于道以道;实行大道,施行大道适道,顺应大道,适应大道);早服道,称之为厚积德;厚积德则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则不知其极限;莫之其极的(惟道的)聖人可以得國而有(取得,获得,占有)天下;大道为天下母,道是本元(本原、本源、始基),道是大本,人民是国家根基,得道得人得天下,循道循理循法顺民可以长治久安;是说深根固本顺从大道,为长生久视(生命久长、长久视朝听政、天下长治久安)的法则。

第四十一章

世之循道惟道者,微玅玄,深不可测。因为深不可测,所以勉强为之形容:预啊,若在寒冬越野跋山涉水;踌躇疑惧啊,若畏四方;庄重啊,其若贵客;厚道啊,其如道;旷然豁达啊,其虚怀若谷;涣然洒脱啊,其若冰释;混迹啊,其若浊物;恬静安定啊,其若海如淵;漂泊啊,若无止境;……谁能浊以依归大安行澄清?谁能处安以命之全生?惟道者!保道者,不要纵溢(过度,过分,过甚,非分)。惟不纵溢,所以能破旧立新涤秽布新兴利除弊。

第四十二章

杜绝脱道、失理、弃法的意识行为,收拢汇集大量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通过抽象概括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越感性认识而达到理性认知得道、得理、得法;挫其豪锐(强横凶悍)戾气,化解其纷纠(纠纷;纷扰;祸乱)和光同尘,一切物质皆具有波粒二象性,有限真理和无限真理是辩证统一的,有限真理和无限真理既是相互渗透与相互包含的、又是辩证转化的,无限真理寓于有限真理之中,有限真理皆含有无限真理的成分、颗粒,无数有限真理的总和就是无限真理,万法归道,万物归道,统合万物,统一尘海,清澈透明啊似乎存在又似乎不存在,是为玄同。【玄同玄德同道。玄德玄同大道。《关尹子·九药》:“论道者,或曰凝寂,或曰邃深,或曰澄澈。”凝寂:寂静,非常寂静;端庄镇定。邃深:深邃,幽深;庄严肃穆;精深。澄澈:清澈,清澈透明,清净而透明;清亮明洁;水清见底;明白。不可得:不可能;不可能有;空;无,无有。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不出现的事情。不可能事件是概率论中把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叫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的事件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而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一定为0。不可得,空之异名也。空:孔,空洞大;虚空;空虚虚无,空无;无所有无有空其所有,引申为有;空净;岑寂,寂静幽静,清静;虚静之性;明净无挂碍;空明。虚空,真空也。真空不空。空无:指虚无之境道的代指;谓一切事物的本体与归宿。空无:类空宇宙中,介于绝对的无和有之间的类,是动态的无和静止的有,二者的统一。空无是一切事物的本质,它揭示了世间万物所共同拥有的一种属性——空无性。广义空无性:没有时空限制,一切事物都处于无和有的叠加态中。虚无可以理解为可以理解为无限虚无:道家用以指“道”的本体谓道体虚无,故能包容万物性合于道,故有而若无,实而若虚“道”(真理)的本体无所不在,但无形象可见虚空;空无所有;清虚之境;谓清静无欲,无所爱憎。空虚:虚空;空无;空旷,虚无,空无所有;空幻;豁达;没有成见;亦喻朝廷。寂静,宗教指摆脱一切烦恼忧患的纯静心境。清静:清净;玄同玄同大道,玄德;清明归道,清明依归道,清明由道;为政清简,无为而治;安定,大平,太平;指心性纯正恬静;安静,不嘈杂,不烦扰。清明:清澈明朗;有法度,有条理;指政治有法度,有条理。空明:空旷澄澈;洞澈而灵明的心性;形容心性洞澈而灵明。洞澈:透明,清澈;清澈见底;明白透澈通晓,透澈透澈了解,底理解底了解;通达事理,深入透澈了解事物规律通达;形容为人光明磊落十分明亮;虚空貌。透澈:通透澄澈;清澈,明亮;详尽而深入;对事情、情况、道理等理解或表达得详尽而深入。灵明:神灵,神明;精神心灵明洁无杂念的思想境界;通灵明敏;聪明,知慧。空旷:空寂;空寂广阔;指广阔的地方。旷:明;光明;明朗;广大之明;广大,虚空,明亮;空;空旷,空阔;宽广,宽阔;开阔;心境开阔,开朗,心境阔大;久。空寂:谓事物了无自性,本无生灭。】所以不可能亲,不可能疏;不可能利,不可能害;不可能贵,不可能贱。无亲,无疏;利,贵,无有亲、疏、利、害、贵、贱。所以,玄同为天下贵。

第四十三章

天下皆知识之所以为是因为已经出现了与相互对立的;天下皆知识之所以是因为已经出现了与相互对立的“不善”。有无之所以相生互存,难易之所以相反相成,长短之所以相互对照,高下之所以互相满足,音声之所以相互附和,前后之所以相互随顺,……皆因恆,皆因对立统一法则。是以聖人循道循理循法为政处事,推行循道循理循法的政教,万物并作而不殆,生养万物而不妄自占有,为人民服务而不恃才矜贵,功成事遂了而不居功自傲。因为有居功自傲故步自封,所以不失。

第四十四章

图谋难事需要把大事转化为相对容易的事;做大事需要把大事分解细化为小事。世界上的难事,必须把它转化为相对容易的事处理解决;世界上的大事,必须把它分解细化为小事处理解决。因此,聖人始终不妄自尊大,所以能成其大德。轻易许诺,容易兑现不了诺言,必然寡信;把事情想的过分轻易,做事考虑不周全,必然遭受意想不到的灾难。是以,聖人反复思量研究谋画排忧解难,所以始终能消灾难。

第四十五章

如其安定则易持,如其预兆未然则易谋。事物脆则容易泮坼(碎裂),事物几殆则容易剪灭。预兆未然,为之于未有;防患于未然,治之于未乱。合抱粗的树木,由细小的种子发育而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筐土筑起;千里的行程,从足下的举步开始。妄为者失败,妄执者失败。是以,聖人循道循理循法为政用事,所以不有败政败事;循道循理循法遵循民意执政执事,所以不有失政失事,这是为政用事的要领。民众从事,经常功败垂成,没有能够慎终如始。若能慎始慎终,不败事。是以,聖人循道循理循法顺人民,以百姓心为心,从人民之所欲,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不看重劳民伤财的奢侈品;正教循道循理循法正教,复正众人之所度,以匡万物合道、合理、合法、合度之自然,而不妄为。

第四十六章

冀求知(得;守;服;为)物,因附于知(得;守;服;为)道(大、大宗、大本、本元、始基、无、夷希微、场);已经知道,得以知物;已经知物,复依归大道,是为玄德。杜绝脱道、失理、弃法的意识行为,收拢汇集大量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通过抽象概括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越感性认识而达到理性认知得道、得理、得法,终身消灾免祸避凶趋吉得福祉;发动或操纵脱道、失理、弃法的意识行为,施其事,妄作非为处凶境,终身不济。见微知著是知常明事理,奉道奉理奉法奉律是因附大道的襁褓(纽带)。因道运用规律沾光得惠,复命复朴返本归元合道合理合法。身心健康消灾免祸不招殃咎,是为合道、合理、合法。】学道,涤除玄鉴,心镜澄明,明心见性,玄同是道,循道律己,循道律物,循道而行,循道而为,少私寡欲,去伪求真,通过抽象而趋向是道(为道,惟道,乃道,则道,适道,合道,循道循理循法,如道如理如法),发现本质,奉道守法。学道,以为学(做学问)的立场,是日日有所增益,日日增益学问;学道,以为道(修道,服道,,如,则,是,惟)的立场,是日日有所减损,日日少私寡欲,日日减少私欲,天天去伪求真。减少私欲又减少私欲,去伪求真又去伪求真,通过抽象而趋向是道(为道,惟道,乃道,则道,适道,合道,循道循理循法,如道如理如法),乃至同道为(惟道为,是道为,循法循理循道为如法如理如道为)。为道为而无不为(全知全能)。所以,希望理天下,恆以事;其肆欲妄为惹事生祸,则不足以治理天下了。

第四十七章

想取天下而肆欲妄为,我(预)见其失败矣!天下是道者器,是不可肆欲妄为的。妄为者失败。世万物,或刚强,或随和;或嘘(哀声叹息表示制止、鄙斥、驱逐、反对),或吹(自吹自夸;吹捧);或强壮有力,或羸劣疲困;或载德,或愆德。所以,为人处世接物要去掉:过分的思想行为、奢侈的思想行为、骄纵傲慢思想行为。

第四十八章

勿诩贤,使民不争。尊道贵德尚法,道统德政法治,修明法制,法治清明,政治清静。循道理遵道统、崇德政、尚法制,遵道治、贵德治、尚法治。尊道尚法崇德,遵道依理循法选贤任能用才。可用贤,不可尚贤。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勿自诩贤良,勿恃才傲物,不要自以为可以包天下。个人再贤能,也不可能包治天下。尊道崇法尚德,道统法治德政,循道循理循法,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保护民权,维护民生,因道依理循法选贤任能用才,勿诩贤,使人民和睦。不看重强取会招灾引祸的脱离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昂贵奢侈品(非生活必需品),致力于保护和改善民生,开源节流,节俭养德,德以养民,可使民众不为盗贼。重视百姓的合理要求,尊重人民的合理意愿,尊重人民的合理需要,顺应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循道循理循法顺人民,德政惠民,德政安民使民不乱。所以,聖人之治(治理;管理;统治),裕民而人民群众虚心接受教治,人民群众吃饱穿暖生活富足,惟道志意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强身健体强骨气修身养性循道理。教人民知循道知、欲循道欲,使心怀不轨之徒不敢妄作非为。为道为(为人、用事、为政循道循理循法为人、用事、为政、理物),则大一统大治大理

第四十九章

为道为(为政循道循理循法为政),事道事(用事循道循理循法用事),味道味(味守道依法遵循规律用心通过阅读和思考、观察和实验求得知识),……无论大小多少任何事物,以德报之。聖人恆道心,聖人循道循理循法顺人民,以百姓心为心。我主观上报之以善者,我报之以善;我主观上报之以不善者,我也报之以善,德报之以善。我主观上报之以信,我报之以信;我主观上报之以不信,我也报之以信,德报之以信。聖人在天下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无所偏执啊,循道循理循法顺人民为天下浑括精神统一思想。百姓皆属聖人耳目又瞩目监督聖人,聖人爱民如子。

第五十章

循道循理循法正大光明的依法治国,以诡变莫测出其不意的奇谋大略用兵,以道事而治理天下。世界上若有不必要的、过分的禁忌与忌讳,扰乱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人民群众越发贫困;民间若持有超出正常范围的武器,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国家滋昏滋乱;人民推崇科学、知重技术,生产事物;始制有名的法律若没有彰明显著深植人心,多有违法乱纪的盗贼。人说我循道循理循法为政,人民自然教化;我尊道崇理尚法,人民自然遵纪守法而自治自理;我循道循理循法理政用事,人民生产经营得法自然富足;我循道循理循法欲无欲,人民自然淳朴

第五十一章

其政循道循理循法,其民众淳朴敦厚;其政苛察亡德、弃法、失理、脱道,其民众狡缺德。祸啊,福依存隐伏的处所;福啊,祸依存隐伏的地方。反复思虑掌握其最高准则、标准,其无有正也!合法的转化为非法的,吉祥的转化为不祥的。人们迷惑的时间固然久矣。所以,聖人方正而不刻薄,廉明而不寡恩,正直而不放肆,光明而不夸耀。

第五十二章

使之收敛身心(检点行为,约束身心),必然故旧之张狂放纵;想使之弱,必然故旧之殭化腐朽;想废之,必须先暂且惯纵之;想取之,必须先与之:这是微明。弱者“同殭者”,鱼不可脱离淵,國之利器秘不示人國之利器不使示人,國之利器不可以示外人。

第五十三章

天下莫友弱如水,而攻歼殭化腐朽者,莫能胜之,所以其无从慢易之。克制殭化腐朽,软件控制硬件。天下希有能知,希有能行。……

第五十四章

天下皆说我:道大,大而不消。因为不消,所以能大!消,时间长了就了。我的学说理论,极易知,极易行;天下希有能知,希有能行。言惟道,事惟法;言文政令惟大道,为政用事惟法则;学说理论惟大道,为人处事惟法则。夫以无知,是以道知。知我者希,效法我者尊道贵德尚法抱朴。所以,聖人衣褐怀宝(衣着朴素而怀德)。

第五十五章

本道有三大法宝,守而保之:其一是慈,其二是俭,其三是“德道而合道合理合法”为天下先。慈母爱子而奋不顾身,所以能勇;俭以养德,所以能广德;“德道而合道合理合法”为天下先,所以能为万物长。假使暴虐亡道而暴戾恣睢、穷兵黩武,奢侈浪费而求广有积蓄,欺公罔法不顾百姓而欲领导人民,死路矣!是道者,循道循理循法顺人民,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以攻则取。帝王将建极绥猷(天子承担上对大道、下对庶民的双重神圣使命,既要奉道而建立法度,又要抚民而顺应大道;君临天下,建立雄伟强大的国家,安抚海内的藩属,创永世之功业;奉道顺民,以中正的法度治理国家),如以道护之。

第五十六章

战争,凶也。生物将恋生而恶死,避凶而趋吉,所以惟道者不可勤兵黩武。【面南背北,左东右西。旭日东升,太阳从东(左)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象征着事物朝气蓬勃的兴起;日居中天,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日薄西山,日落西山,太阳从西(右)方落下,喻指处于衰落时期,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比喻人或事物接近死亡。《孙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君子居则以左为贵,意味着自强不息,道统法治,德政惠民,居安思危,建立精兵保卫和平。君子用兵以右为贵,意味着厚德载物,不得已用兵是以救人救物为目的,摧枯拉朽,涤荡邪祟,澄清天下。战争,是器,不是君子的器玩(玩具),迫不得已而用兵,遵循法则(规律)使用精兵(精锐突袭)为上。不要美化战争;美化战争,是乐于杀人以杀人为乐者,便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祥事尊左为上,凶丧事尊右为上。偏将军居左位,上将军居右位,是说丧礼处置战事。战争中杀人众多,悲痛哀伤的莅丧;战胜了,丧礼处置之。

第五十七章

大國欲一统天下,必须小分封,缩减授土,缩减授民,缩减诸侯蕃邦封地,缩减诸侯蕃邦属民,削平诸侯番邦割据势力;使诸侯蕃邦虽有什佰人的武器装备而又不用;使诸侯蕃邦属民珍惜生命不肯轻易死而不背井离乡流离转徙;使番邦诸侯虽有舟船车舆,没有用作舟师所乘之兵船、乘甲所乘之兵车(乘舆);使番邦诸侯虽有披坚执锐的士卒,没有陈兵布阵征战沙场。國之利器不可示于外人,大國必须在人力、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资源等领域保有代差级别领先。大國使用文字书契,大國为保有代差级领先,使诸侯番邦结绳而用。复其民,免除徭役,减免赋税,与民休息,使其甘食美服,安居乐业。大國欲一统天下,必须恩威并施,必先分化瓦解诸侯番邦割据势力,杜绝番邦诸侯串通勾结,相接的封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其民终生不相往来交结、不相往来勾结串通、不相往来攻伐。

第五十八章

用兵者有言:我不敢主观浮躁感情用事,而愿遵从客观规律;不敢轻敌冒进寸步,而宁愿退尺以骄纵麻痹敌军,使其放松警惕、露出破绽。是说循道循理循法遵循规律排兵布阵、攘臂、执兵、摧敌。灾祸没有大于亡适道(归从道统适应大道有适合大道,合道,亡德)的;亡适道 (归从道统适应大道有适合大道,合道,亡德就失去本道保护。互相对抗的军队实力相同,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哀兵必胜!

第五十九章

以道理劝人君贪求以战争垂名于天下。善究竟而止,不以趋向畺(止境;穷尽)。究竟而不自夸究竟而不傲慢,究竟而不自大究竟而无止境未壮就死,是因为亡道。亡道,提早毕命,提早绝命

第六十章

因道循理依法治理天下,治大國若烹调小鲜。因道循理依法治理天下,其鬼不神;非但其鬼不神,其神不人;非但其神不人,聖人也不人。彼此不相害,所以德交归道矣

第六十一章

和解大怨,必有余怨,如何可为善?以德报怨,因道循理依法处置,奉行道统法治德教,依道依理依法处置恩怨纠纷、裁判是非曲直、理讼断狱、按律判决、惩凶罚罪、扬善安良。所以,聖人坚持法律契约论依道依理依法执法杜绝苛政虐民。有德的德政坚持法律契约论,亡德的贼政苛政虐民。大道无亲,大道佑助循道循理循法为善的德人,法则佑助守道依法遵循规律行善积德的德人。

第六十二章

天地公平公正不偏爱,视万物若祭祀神灵(道衍生的各类神,引申为法则)仪式所用的刍狗;神灵附体于刍狗如同刍狗合道合理、合法,神灵脱离了刍狗如同刍狗脱道、亡理、法;万物合道合理、合法就得保护,万物脱道、亡理、离法就受罪受罚。聖人公平公正不偏爱,视百姓若祭祀神灵(道衍生的各类神,引申为法则)仪式所用的刍狗;神灵附体于刍狗如同刍狗合道合理、合法,神灵脱离了刍狗如同刍狗脱道、亡理、法;百姓合道、合理、合法保护,百姓脱道亡理离法就受罪受罚。天地之简政约法省刑,也许犹如吹奏龠器乎,心虚务虚而不理亏,作而愈发。过分的烦苛的政刑(政令和刑罚)致使气数穷尽,不如奉道(中正)。

第六十三章

道法,天下适。适道(归从道统适应大道适合大道,合道)而害,安居乐业、平和安宁、太平无事。音乐与美食,过客为之止留。道显露于感觉器官(包括口、舌、鼻、耳、眼、身,等等),清淡啊其无味,视之而不得见,听之而不得闻,用之而功用穷。

第六十四章

大成无成若缺,其功亡弊。大盈无盈若空,其功用亡穷。大直无直若曲;大巧无巧若拙;大辩无辩若讷。法则控制事物运动,冷静理性克制浮躁狂热,清静明依归明由道,玄同大道,玄德)为天下治。

第六十五章

大道空无,而因之有大盈无盈若空。淵啊,如万物依归的本元(大宗、大本、本源、本原、始基)、宗奉的奥主——大道汇纳群川众水汇纳群有众物挫其豪锐(强横凶悍)戾气化解其纷纠(纠纷;纷扰;祸乱)和光同尘,一切物质皆具有波粒二象性,有限真理和无限真理是辩证统一的,有限真理和无限真理既是相互渗透与相互包含的、又是辩证转化的,无限真理寓于有限真理之中,有限真理皆含有无限真理的成分、颗粒,无数有限真理的总和就是无限真理,万法归道,万物归道,统合万物,统一尘海,清澈透明啊,似乎存在又似乎不存在。我不知谁子何能为大道先

第六十六章

大道无始无终、无生无灭,是为天下母(本原)。大道(天下母)派生宇宙万物,是为宇宙万物的本原。绵绵不绝啊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渺渺虚无,有而若无,实而若虚,无处不在,功用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