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解道德经上篇译文

(2023-02-28 19:36:35)

第一章

自然界存在生产宇宙万物的始基(元始、本元、本原本源),作为宇宙万物依归的本元(本源、本原、元始、始基)。我未知其名,勉强称其字为“道”,勉强为其命名为“大”。冀求知(得;守;服;为)物,因附于知(得;守;服;为)道(大、大宗、大本、本元、始基、无、夷希微、场);已经知道,得以知物;已经知物,复依归大道,是为玄德。杜绝脱道、失理、弃法的意识行为,收拢汇集大量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通过抽象概括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越感性认识而达到理性认知得道、得理、得法,终身消灾免祸避凶趋吉得福祉;发动或操纵脱道、失理、弃法的意识行为,施其事,妄作非为处凶境,终身不济。见微知著是知常明事理,奉道奉理奉法奉律是因附大道的襁褓(纽带)。因道运用规律沾光得惠,复命复朴返本归元合道合理合法。身心健康消灾免祸不招殃咎,是为合道、合理、合法。

第二章

依皈大道,循道循理循法之命也;弱者守柔,循道循理循法。宇宙万物由大道派生,大道(场)夷希微无物无有。 

第三章

道可以道达,必然是“恆道”、又不是“恆道”;道理法则可以道达,必须效法久的大道,近似、相对理意的有限真理是又不是“完全”、“永”理意的无限真理。名可名,必然是“恆名”、又不是“恆名”;实在法(子法、名法、法律制度、规则)可制定并公布,必须效法久的自然法(道纪、道法、母法、大法、道理、原理、始制、大制),实在法(子法)因附自然法(母法),实在法是又不是久的自然法。无名之大道,称作宇宙之本元;大道作为本元,称作万物之母(大宗、大本、本元、本源、本原、始基)。所以,道,欲以道观其玅(玅道,玅理,玅法原理,道理,理道道法,理法法则);物,欲以物观其徼(求,取,求取要求,需要需求路,路数;循;履行;理则,逻辑边界,界限,范围程度限度;度;依归)。这两者出处相同而各自占有不同的范畴(名分),统一称为玄德。玄德又复玄德,一切法则道理的法门。

第四章

致虚恆,专一守冲,达到并保持极致的虚无空明。万物并作运行,我凝神观照发现其履行法则(复命)。天地万物芸芸众生,格物致知实践依归(始基本源、本原、本元)。归道(归从道统依归大道,趋向道,归向道,适道,由道是法则(规律)法则(规律)是事物运动变化中所遵循的相对静止不变的法则(规律)法则(规律)称作常,得法、遵循法则(规律)称作明。不得法、不遵循法则(规律),称作妄。妄为,凶(咎,灾祸,灾殃),不吉利。遵循法则制定容民畜众的礼仪法度,容民畜众的礼仪法度公理,公理全理,全理天理,天理大道(道纪、道理、原理、道法、大法、母法、自然法、始制、大制),道乃恆,大道永恆永久。守道依法遵循规律是善,循道循理循法为善。

第五章

大德(空)之容,惟大道是从。大道(场)之为物,为无物,为夷希微,为不可感觉之物,不可捉摸。无物啊,其中有(产生)象。无物啊,其中有(产生)物。玄之又玄,其中有(存在)精理(真理、道理、道法、法则);其精理真真是本元(道、始基、本源、本原)本质的、本来的、固有的、纯粹的,其中有已经应验证明的。自今及古,自古及今,大道死不灭、无始无终,以观众物始基。我以何知众物始基之状呢?因道依理以法运用规律!

第六章

视之而不可见,名之为夷(无形);听之而不可闻,名之为希(无声);捉摸之而不可得,名之为微(隐行无迹)。此三者不可致究诘,原本混沌一体啊。“道”啊,其上无皎(白而亮,洁白明亮),其下无昧(昏暗不明),绵绵不绝却无以名状,不可感知,不可具体形容,故而还原归一为“无物”。这是无有形状的形状,无有形象的物象,这叫作恍惚。迎之而不见其首,随之而不见其后。把握自然法则(世界万物之法则),以御人、御物、御世,以御世界万物,以御现实事物。能知世界本元元始、始基、本原本源的,是为道纪(自然法则)。

第七章

有物浑然一体、自然生成,在天地出现以前就已经存在。寂廖、独立、守恆,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本体、始基、本元、本原、本源)。我未知其名,勉强称其字为“道”,勉强为其命名为“大”,大则行,行则邃,邃则依皈。人效法道,地效法道,天效法道,道效法道,道是道。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自然界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

第八章

道生万物,德畜万物,万物形态各异,环境塑造事物,是以万物莫不尊崇道而贵重德。道之尊崇,德之贵重,万物莫不履行使命而法则大道。道生之,道畜之,道长之,道育之,道亭之,道毒之,道养之,道覆之。生养万物而道有,佑助万物而道恃,统治万物而循道循理循法统治,是为玄德。  

第九章

道为元始,道为宇宙万物的始基,道为天下母,道为万物母,道为大,道为大宗,道为大本,道为元炁,道为冲炁,道为本元(本原、本源),道为始有,道为无有,道为无(可以“”表示无),道为一,道为大一,道为场,道为夷希微,道为始主,道为万物之奥主,道为象帝,道为谷神,道为恆,道为无名之朴,道为本体,道为自在之物,道是自然。道是自然,道是自是;惟道可自然,惟道可自是!道生产一炁,一炁生产阴阳二炁,阴阳二炁生产,三炁生产万物,万物是负阴抱阳的阴阳对立统一体,道为和德。

宇宙万物源于“场”场是比基本粒子更基本的物质存在状态场可以分为基态和激发态,而粒子实际上就是场的激发态。每一种基本粒子,都对应着一种场。所有的场处于基态时表现为“真空”。真空态的对称性小于相互作用的对称性,真空对称性自发破缺。对称性自发破缺,即自发对称性破缺。当物理系统所遵守的自然定律具有某种对称性,而物理系统本身又不具有这种对称性,则称此现象为自发对称破缺。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是指一个物理系统的拉格朗日量(概括整个系统动力状态的函数)具有某种对称性,而基态(系统的最低能阶)又不具有该对称性。宇宙万物源于量子真空能量的实化。真空不空。真空是由正电子和负电子旋转波包组成的系统波包是波的一个特殊品种,用以描述波包状态的代数函数称为“波函数”。在量子力学里,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所说的波包是指微观粒子,其尺寸就是粒子的尺寸。尼尔斯·亨利克·戴维·玻尔认为不确定性关系的基础在于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表明,粒子的位置动量不可同时被精确确定所以,当温度降到绝对度时粒子必定仍然在振动;否则,如果粒子完全停下来,那它的动量和位置就可以同时精确确定,而这是违背不确定性原理的。量子理论表明,真空中蕴藏着弘大的本底能量,它在绝对度条件下仍然存在,称为点能(ZERO POINT ENERGY)在宇宙诞生之前,存在量子真空点场。量子真空点场具有点能。当量子真空演化为极不稳定的闵可夫斯基真空时,真空点能分裂为正负能量,其中负能量回归真空点场,使真空点场的能量更低。正能量产生希格斯粒子,再迅速分裂为正负粒子对。正负粒子对相遇即湮灭,回归为能量。由于宇称不守恒原理,在产生正负粒子对时,正粒子比负粒子多10亿分之一。就是说,在所有的正负粒子对湮灭完后,会有10亿分之一的正物质粒子剩余出来。正是这10亿分之一的正物质粒子,产生出最初的原子。在能量携带着物质极速扩散(膨胀)的过程中,通过自组织化和结构化过程,形成宇宙万物。质能方程式为:E=MC^2,其中E代表能量,m表示质量,而c则指的是光的速度。在正能量产生物质时,当能量密度达到能够产生物质的程度时,物质就会在其中产生出来。物质是高度凝聚的能量。

【道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及其法则。道生物,大道生万物,道为万物之本元,道为一切物之本元。道生法,大道为法,道为万法之本元,道为一切法之本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可以表达为:1,1生2,2生3。2º=1 2¹=2 2²=42³=8……混沌而无极,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素问•阴阳离合论》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生”具有“生产功能”、“监护功能”、“管理功能”,进而引申出“统治功能”。道生养化育万物,具有生产功能、监护功能、管理功能、统治功能。道为万物依归的奥主,德者的保护者,亡德者的所有者。道为本元(本原、本源),道为始基,道为始制,道为大制,道为恆,道为法,道为法则,道为道法,道为大法,道为母法,道为自然法,道为道理,道为原理,道为真理,道为物理。大道氾兮,大道为法。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兮。大道为法,大道可统治万物,大道可佐助万物,大道可佑助万物,大道可保佐万物,大道可保佑万物!大道(母法、道法、大法、自然法、自然法则、道纪、道理、原理、始制、大制)无名(无名法;无有名状,不可名状)也,本质也,为夷希微也,天下皆臣服(屈服称臣,以臣礼服从君命,接受统治),天下皆服从统治。当权者若能循道循理循法理物,众人众物自然宾服。天效法道,地效法道,天地相合,以甘露,人民皆知法令而自调节。遵循自然法(道纪、道法、母法、大法、道理、原理、大制)结合实际的原理制定惟道的实在法(子法、有名法、法律制度)并且公布宣传普法,惟道的实在法(子法、有名法、法律制度)制定了也已经有效普法宣传教育了,所有人物也务必知道循理奉法,知道循理奉法保平安、保安全。德:得道,服道,知道,如道,由道,以道,奉道,守道,适道,从道,是道,惟道,依道,因道,遵道,循道,顺道,合道;得服理,,如,由,以,奉,守,适,从,是,惟,依,因,遵,循,顺,合得法,服法,知法,如法,由法,以法,奉法,守法,适法,从法,是法,惟法,依法,因法,遵法,循法,顺法,合法。是道之法,道法也,德法也,善法也;是道之政,道政也,德政也,善政也;是道之教,道教也,德教也,善教也;是道之人,道人也,德人也,善人也。德法,德道之法也,服道之法也,是道之法也,惟道之法也,善法也;德政,德道之政也,服道之政也,是道之政也,惟道之政也,善政也;德教,德道之教也,服道之教也,是道之教也,惟道之教也,善教也;德人,德道之人也,服道之人也,是道之人也,惟道之人也,善人也。大道无亲,恆与善人,大道佑助循道循理循法为善的德人,法则佑助守道依法遵循规律行善积德的德人。道统法治,德政惠民,循道循理循法顺人民,循道循理循法造福人民!德政循道循理循法为人民谋福祉,德政循道循理循法为人民造福!道,大也,一也,大一也,理也,大理也,法也,大法也。道统,大统也,一统也,大一统也,理统也,大理统也,法统也,大法统也。道治,法治也,理治也,大治也。“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一化为三,大法化为相互制衡的立法权、执法(行政)权、司法权;三合为一,相互制约保持平衡的立法权、执法(行政)权、司法权合一是大法;用则分三,三权分立,立法权、执法(行政)权、司法权相互制约保持平衡;本则常一,本元是大道(道法、大法、母法)。】人之所不美的孤、寡、不穀,而帝王以之为自称。对于事物而言,有时损害它反而增益了它,有时增益它反而损害了它。圣人所训教的,我也训教之:凶暴狂妄者亡德、亡道、失理、弃法,其自寻死路。我将以之作为正教的开始。

第十章

自然希言大道希言而教无为而治。希言而教道言而教也,言道言而教也,是道言而教也,惟道言而教也;无为而治道为而治也,为道为而治也,是道为而治也,惟道为而治也。暴风骤雨难以持续整天整日。谁为这般者?天地!天地所为的飘风骤雨尚且不能长久,何况人乎?道者同于道,是为德;就道者同于道,是为德;道者同于道,是为德;从事于惟(有;为,是;听从,遵从,顺从随从由,以)道者同于道,叫作德;从事于是(为;则;遵从,顺从,效法,以为法则;适,合,适合)道者同于道,叫作德。德,得道也,服道也,知道也,如道也,由道也,以道也,奉道也,守道也,适道也,从道也,是道也,惟道也,依道也,因道也,遵道也,循道也,顺道也,合道也,德道也。于德道者,同于德道;同于德道者,道亦德之。于亡道者,同于亡道;同于亡道者,道亦亡之。其信不足,乃有不信。

第十一章

世界万物得道者,天得道得以清明,地得道得以安宁,神得道得以灵慧,容器得道得以丰盈,万物得道得以生存,当权者得道得以为天下正。若其亡德、、失理弃法,天亡以清明恐怕将崩裂,地亡以安宁恐怕将荒废,神亡以灵验恐怕将歇灭,容器亡以丰盈恐怕将枯竭,万物亡以生存恐怕将灭亡,当权者亡以维持统治恐怕将倒台。贵族以民众为根本,统治阶层以人民为根基。不是吗?当权者谦称自己孤、寡、不穀,这不是表示以谦下守柔为本吗?大誉无誉。所以无欲啊,珍贵玉,磊落石。

第十二章

勇于亡道而犯法妄作为凶,则依法定罪量刑处罚之;勇于德道而合道合理合法者,则依法活之、卫生济之、保护。这两者,勇于德道而合道合理合法则有利,勇于亡道而犯法妄作为凶有害。天之所,谁知其所以?所以,聖人尚且踌躇疑惧难以应付。天道,惟道争而善胜,惟道言而善应人应物,惟道召而众人众物自然归服,坦然而善谋。大法(自然法、母法、道法、道纪、始制、大制)宏大,恢宏大度而无所不包,久而完全,久而不失,恆久而不改变,恆久而不消失,不有漏失,不有失漏完全而永恆

第十三章

法则役使实物,大道拥有自然选择所以知惟道为之所以有益。惟道(循道循理循法)言之道教,惟道为之利益功德(循道循理循法济人济卋济天下、济物利物、利益众生的利益功德自然惟道及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