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七
(2022-12-04 14:29:45)
标签:
回忆 |
悠悠岁月七
1,开学了
开学了,我背着早已收拾好的简单行装,告别母亲,和同学们一起从新城坐火车到邢台师范报道。那天,我很激动。虽说在新城上学每天都过铁道,见过火车无数次,可是从来不知道坐火车的滋味是什么样的,我把早已准备好的车票钱(6毛)拿出来和同学一起买了票。这是一个乡村小站,票房不大人也不多,车到站检票上了车。这一切对我来说是那么的新鲜,令我激动。我好奇的看看这,摸摸那,看着车上的人们说说笑笑.我坐在车座上,总觉着有一种跨越了什么的感觉似乎朦胧,疑是梦境?我再次努力镇静,果然是我正在走向那个实现的梦。
一声长鸣,车开了,我望着窗外渐渐远去的房屋,树木,山,水,心情亢奋:
我,一个极贫穷的女孩竟然真的要到城市里读书了。这一切要归功于我各位敬爱的老师,领导,
火车到站,背着行李随着熙攘的人流走过天桥,在出站口,突然听到一声亲切地呼叫:“凤娥,永林,你们都一块来了吧?”朝着叫声看去,原来是王清林同学(新城中学四班同学,在邢师w班)早在站口等我们了。清林接过我的行李包,(其他三位:韩承富,侯更五,靳永林全是男生)我们跟着清林朝着邢师走去。一边走他一边指指点点,给我们介绍:这是什么商店,这是什么旅馆,那是什么澡堂、饭店、邮局等等。这一切对我来说,都很新鲜。看看这边看看那边,一股浓浓的城市气息,扑面而来。清林同学指着前边说:“从这再往前走,拐个弯不远就是清风楼大街。改日我带你们去看看,邢台有名的清风楼。”他兴奋的接着说:“你们知道吗?清风楼始建于唐代,后因战乱被毁,明朝宪宗成化三年(1467年)邢台知府黎光亨不惜巨资重新修建。重建后的清风楼啊!”青林看着我们激动地接着说:“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气势,为重檐歇山式结构,高7丈多,下面砖石筑台,上面斗拱飞檐,气势高昂庄严雄伟······”
说着说着,便来到邢师大门口,我们在接待室登记后,便各自由人带领,去找宿舍。
2,校园生活
我们61班、62班是两个女子班,61班招收的是应届毕业生,女生就我和沙河城的郭君彩两个是沙河的;62班招收的是社会青年,有两个沙河老乡,秦便珍,李莲英。后来才慢慢熟悉。那个年代,在学校的日子里,我们女生和男生基本不接触。偶尔走路碰见一笑了之。校长吴宗盛就住在女生大院门口靠外墙的小房里,男生一侓不准进院。
我们学生每人每月享有学校的助学金10.5元,除9元的伙食费外,每月还剩1.5元零用。口粮指标是29.5斤,记得其中百分之二十是白面,有点小米其余的是玉米面。国家给予我们的这一切,我觉得很满意知足。虽然不能像别的同学那样从家里再拿些玉米面或粮票去食堂换成饭票来补充饭量,但我觉得在原来的生活基础上却进了大大一步。一种安全优越的感觉油然而生,心里美滋滋的。
食堂有两位师傅做饭,每天都有各班的学生轮流去帮忙。比如洗菜、切菜、和面做饼子、打扫卫生、挑水等等。每班分成生活小组,开饭了,就由值日生提着大桶去打饭,多数是菜汤、玉米面汤、玉米面饼子,偶尔也有面条汤,吃白馍不多。吃饭就在学校的院子里,教室前,一个小组围一个圆圈,就地圪蹴着吃饭。冷天、刮风、下雨就在教室里用餐。
学校的学习环境很好,有图书室、琴室、绘画室,有体育、文艺、读写等等各种活动小组。在课余时间,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参加各种活动。我最喜欢的是阅览室,在偌大的房间里,一排排高大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图书,天文地理,政治历史各种文学书刊,样样俱全。这对于我一个头顶风雨脚踩泥泞,半农半读坚持挣扎走来的极贫穷的乡下女孩来说,在以往哪还有条件去看课外书呢?此刻,面对偌大的阅览室,我感慨万千,幸福无比。我决心珍惜所有的课余时间,我要徜徉在书海,我要把过去丢掉的读书时间找回来!所以一有时间就往阅览室跑,看我喜欢的各种书刊、杂志,如饥似渴,废寝忘食,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在那些日子里,真是遂心如愿,快乐无比。
那天,
凤娥:
天气渐渐转冷了,过冬的煤还没买下。今年队里一算账,咱还是欠账户。一个工分才合两角八分钱。干死干活连吃都顾不住,哪里还有钱买煤?没有办法,我只好托你双林叔把那几块木板卖了,你想法回来去拉车煤吧。如果迟了,天要是下了雪,路就不好走了······
我再也读不下去了。一阵酸楚在心头涌起。家里半残疾的老母亲孤苦一人,饥寒不保。在一时的激情下我真想立刻回家!可是这哪里能呢?学校还是有制度的,要请假,可我以什么理由请假呢?我不愿把自己的家境说给别人,包括老师。贫困使我孤独了许多。当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去商场买东西约我为伴时,我只好找借口默默躲开。我也说不清楚是何原因使我如此孤独,沉默!在我身上找不到和同龄人一样的朝气。一想起家中的不寻常的老母亲,我就陷入在焦灼和不安的徘徊中。
当我决定星期天就要回去的时候,又收到一封家书。我拆开一看,是小民弟弟写来的。
姐:
你好!你不用为家里没煤的事情发愁了。昨天我把煤拉回家了。卖木板的钱买了煤还剩4元,大娘说再买些油盐,今年就可以过去了。我家也买了一车煤,钱也是东拼西凑出来的。咱们都是欠账户,咋能不愁呢?姐,都是因为咱没钱。如果有钱,去矿上拉车煤还不容易吗?以后这事靠给我好了,我多去看看大娘,有啥事能帮我尽力。你专心学习吧!
此致
祝姐一切都好。
弟小民
65年11月3日
看着信中歪歪扭扭的字迹,我松了一口气,再也无法控制的泪水淌下来了……
4,哥的看望
转眼已是六六年的开春,校园一片欣喜。浓浓的学习气氛在校园弥漫,书声朗朗,歌声四起,上课,下课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一环紧扣一环。紧张而有序的学习生活,我心情舒畅,只觉得无比的欣慰和幸福。我把各种学习活动安排的紧紧的,满满的,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学习中。因为我知道,我的学习机会是来之不易的。是我的老师,我的亲人们一起为我争取而来。它的珍贵程度只有我懂。惜时学习是我奋斗的目标
一天,传达室的老李,通知我说有人找。很纳闷,来到传达室一看,竟是秉鉴哥。
“哥,你刚到?”
“是啊,我去北工地,在此下车来看看你。”我很激动,他接着说:
“那咱去走走吧!”记着走出大门,只朝火车站方向走去,边走边聊。
“家里情况怎么样?大娘可好?”
“嗯,还好。”
“小民一家还好吧?”
“秀荣嫁人了,小民大了,能干好些活。现在生活要比以前好多了。”
“好,就好。学校的生活还好吧?”
“好,哥,就像我在信里写的那样,一切都遂心如愿,我一定会加倍努力,把过去丢掉的那些学习时间找回来,补上去。”
“好!胜利一定是属于你的!”哥很高兴,他看着我说:“你要注意身体,有啥困难,要及时告诉我······”
在火车站的票房里,我们谈了很多,很多,当我目送火车离去的那一刻,两行热泪滚滚下落:两年来,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件在鼓励着我,支持着我,今日的看望,更使我暖在心中,我把这份珍贵的友情,默默的珍藏在我的心底。
2015年6月4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