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八
(2022-12-04 14:32:32)
标签:
回忆 |
悠悠岁月八
1,一穷二白
冬去春来气温回升,天气渐渐暖了,穿衣渐渐减薄。同学们陆续回家拿了夏衣,也有的学生家长们把夏衣送到学校。
气温越来越高了,急需夏衣的我幽忧万分,看着身上这不适宜夏季穿的衣服,愁着夏天的过度。我夏天唯一能穿的一件布衫,还是头几年母亲用自己织的白粗布,买了一包蓝色的染料(学生蓝)把布和染料一同放在锅里用沸水煮成蓝色粗布做的布衫。穿得领口袖口都已磨得发毛褪色了。就一件这样的衣服,无法换洗。我的那个空荡荡的家,只有我日夜牵挂的,心实口笨智力欠缺的母亲。母亲也是个特别实诚的人,别人多次劝她说:“你年岁已过六十,不在劳力范畴了,你不去参加工,干部也不能强制,你没工分也能吃到最低标准口粮,你一个女劳力的半劳力(意思是说,一个年轻女劳力一天挣8分,我母亲一天5分)再能干也得欠账,没有多余的工分,是没有收入的。还不如自己干点别的挣个小钱花。”可我母亲总是认为:不能白吃白喝队里的东西,要凭良心能干尽力干。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别人都说她“傻”的人。她除了去生产队参加劳动挣个工分,偶尔给别人纺线挣个买盐钱,其它都做不来。
家里再也找不到一件能穿的衣服了。在三年的大饥荒岁月里,为了给父亲看病,为了生存,已把家里的一切能卖的东西卖掉为父请医买药了。旧衣服能换的就换,换些吃的维持生命。所以我的衣服总是穿了这件,那件还不知在何方!旧的破的也没有啊!那个年代是布票制,每人每年发一丈七尺三寸布票,当时洋布就是最好的,布面只有二尺三四寸宽,要是做大人衣服,连三件单衣也不够。更何况在那个特困的家庭里,饥荒加父病,为了生存往往把新发下来的布票一毛钱一尺就给卖掉了。这就是我当时的那个家!
天气更加热了,我的心更加烦了更加愁了。夏衣在哪儿?哪儿有我的夏衣啊?那衣不蔽体的生活,我仍在掩掩盖盖躲躲闪闪不愿他人了解更多。一天我向老师请假,说要“回家拿衣服”,可又有谁知道我的苦衷?我想来想去,确定去沙河高中找我的同乡同学希英。我们从小一起长大小学完小和初中,我们都在一块儿,形影不离。她家境也不富裕,早年丧母随父生活,姐姐出嫁于本村,穿衣总是姐姐照顾,比我要好些。
邢台距沙河高中约三十里,我独自徒步前往,行走在茫茫的大沙河,那种孤独的无助感,掺夹着迷茫!在空旷的大沙河里弥漫荡漾,无奈!无奈的无奈牵动着我的心肠!走走停停前思后想。心中有千丝万缕的惆怅!我好似一只孤飞受伤的小燕!在无边的旷野飞撞、生活啊!日月、学生时代艰难的步履,留下那酸楚的印痕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里!它,磨炼了我的意志
来到沙河高中,老同学相见分外热情。我们几个凑在一起,说说笑笑,问长问短。最后我把来意悄悄说给希英。她的衣服都是姐姐自己织的花粗布,她把几件衣服全拿出来任我挑选。她为我献衣而又保密。虽已时隔五十多载,但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件粗布上衣,是粉色花道,名字叫“撵不上”。就是这件饱含浓浓同窗之情的夏衣,帮我度过了六六年的夏天!
今天我仍然发自内心的感谢!让我再次从内心深处高呼一声“友情万岁”!感谢那些曾经伸手帮助过我的好友、同学、老师,你们的支持和鼓励,对当时的我来说那是一种巨大精神食粮!给我勇气,促我前进,唤我向上!那是一股暖暖的春流,在我心中永远流淌。那是一幅永不退色的美丽画卷,五十多年来,我不时地在激动地翻阅着,你们的音容笑貌在我脑海常翻永新。在我生命的画册中,留下难忘的一页!
2,地震
"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这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1966年3月8日邢台地震时为灾区人民发出的庄严号召。
3月8日早5点29分,隆尧县东发生了6.8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烈度为9度强。在宁晋分别发生了6.7级、7.2级地震。受灾面积23000平方公里。有多少村庄在一瞬间化作废墟,有多少生命被埋在废墟之中,有多少工厂、矿山被袭击,有多少县市邮局被破坏,有多少公路、桥梁受损。地面错动,地面裂缝,地面沉陷,地面涌泉,山石崩塌。飞石撞击,又引起多少火灾!
那天早上5点29分,突然一声隆隆巨响,接着,房子摇晃起来,把我们从甜甜的睡梦中惊醒。“怎么了!怎么了!”大家惊愕的互望着。“是不是地动了?”不知谁叫了一声。有的同学站起来随即又摔倒了,桌子上的刷牙缸子纷纷落地。大约一分钟才平息,大家恐慌万分。霎时,前后宿舍乱成一片,大家议论纷纷。接着,学校领导把我们集合于操场,给我们讲了地震的有关知识,并查看了学校的每个角落。果然,有一间小旧房倒塌了。
当天下午学校命令我们立刻动身赶往灾区抗震救灾。我们61班和59班乘坐专车,向宁晋县徐家河开去。因为余震连连,路段有错位、裂缝、涌泉。车走走停停,快到徐家河时,有人告之,要绕道而行,徐家河村外的大桥断裂坍塌了。几经周折,才到徐家河。
眼前的一幕,凄凉万分,使人目瞪口呆。整个村庄,是一片废墟,留下的只有断壁残垣。那呆呆坐着的老人,没有哭泣,没有泪水,没有语言。旁边是一个个惊恐万状,不住啼哭的孩童,还有被救出的一个个伤员。医务人员在检查着,包扎着,把他们一个个送到车上拉往医院。原来,地震发生后,党中央立即命令附近驻军,一小时内赶到灾区抢救。邢台驻军跑步前行,他们不顾行军的疲劳,马上投入战斗。战士们人抬、肩扛,托起房梁抢救被埋在废墟里的人。战士们奋不顾身的钻到倒塌的房顶下救人。被救出来的人只要不是重伤,就和战士们一起去抢救别人。战士们有的在抢救中负了伤,仍不肯退下。时间就是生命,抢救高于一切。随后,100多个单位,3.7万人赶往灾区救助。汽车、飞机源源不断的把救灾物资送往灾区。在这次大地震中,有八千余人死亡,三万八千余人受伤。
昏暗的天空,冷风嗖嗖,救护人员在仔细地寻找着、搜索着、挖掘着……我们有的照料伤员,护送伤员;有的安扎帐篷,照顾老人、小孩,安慰他们的情绪,照料他们的食宿。直升机在空中盘旋,投下各种食品。在军用的大帐篷里,那些失去亲人的村民,情绪低落,不言不语,不吃不喝。望着那一张张凄凉的面孔,望着那一个个失去亲人的孩童,真叫人悲痛至极,无法形容。
那天我们一直忙到深夜,最后两个班挤到一个帐篷里休息。男生左边女生右边,中间只有一脚小路宽。带队的刘国新老师在黑乎乎的帐篷里踱来踱去,巡视着同学们的安全。
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我们以组为单位,由战士领队,为村民搭简易棚。就是先在地上挖个浅坑,再在周围垒上几层砖,上面用木棍搭好,铺上席子,或草,或其他东西,上面用薄薄的泥压住。在劳动的同时,又要做好宣传。因为那时,人们对地震知识不够了解,在农村有迷信传说,说是玉皇大帝在地底下翻身,引起“地动”,所以就有村民成群结队的跪拜神灵。我们要让群众知道,地震,是由于地球在不断地运转和变化中,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的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石突然破裂或断层的错动,引起了地震。再后来,我们成立了文艺宣传队,自编自演小节目。有快板书、三句半、诗歌朗诵。我们和战士、群众在一起劳动过后,表演节目。
记得3月22日下午,我们在地里劳动,休息时,我们正兴致勃勃的唱着:小河的水清悠悠,庄稼盖满沟,解放军进山来,帮助咱们闹秋收……突然一阵轰隆隆的巨响,接着树摇,地晃,坐也坐不住,只好趴下。村子那边烟尘滚滚,慢慢上升扩散,遮住了半个天。这次地震,村中留下的那断壁残垣,被一扫而平了。
从3月8日至3月22日,共发生6级以上的地震5次,小的余震时时发生。我们的学生食堂在一个小帐篷里,师傅做饭时,只能半锅半锅的做,做好了,再半桶半桶的掏出来放着。吃饭时,也是半碗半碗的吃。尽管如此,有时余震来了,也会把饭荡出地面的。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们也住上了宽敞的帐篷。帐篷里有一张桌子,几条长凳,我们打着地铺。春天,平原的风真厉害,一夜之间,会把帐篷吹得趴下。经过40多天的劳动,风把我们的嘴唇吹裂了,流血了,手上磨成了茧子。每天,从地里回来,头上、脸上、身上都有一层沙子。如果你咂咂嘴,嘴里也有沙子。尽管如此,我们也是快乐的。我们与灾区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的衣服坏了,她们热情的缝补;我们中有人病了,她们热情照顾问寒问暖,亲如一家。
我们要返回学校了,广大群众,依依难舍,他们涌向村头,和我们牵手相告。那说不尽的情,道不完的意,久久不能松手。“上车了,上车了。”又一次的催促,我们陆续上了那大凉棚车。送别的父老乡亲们围住车,伸手拉住我们不放,后边的乡亲招着手呼唤着我们。有的村民从家里带来了鸡蛋、白馍,再一次要我们收下,我们又一次谢绝。那种感人至深的场面,使我们热泪盈眶,泣不成声。
上车了,上车了,父老乡亲们,再见了……车轮慢慢转动,人群随之前涌。突然,白馍与鸡蛋同时在车上空飞舞!人们跑步追车,泪目送别,挥手高歌: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歌声在空中荡漾。车轮飞快的转动着,送行的人群越来越远……
那泪眼的目送,挥手的告别,那白馍、鸡蛋的飞舞,那激昂的歌声,汇成一道雄壮的浪潮,汹涌澎湃,一直向远方延伸,延伸……
从地震灾区返回学校,开始上课了。每当在教室上课的时候,总是提防着地震。学校设立了夜间值班人员,一有动静,马上通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日夜里,当人们正在熟睡的时候,突然一阵躁动声惊醒了我们。第一个感觉就是地震了,同学们拥挤着往外跑,有的在半睡半醒中摔倒在地上。响声惊动了整个女生大院,大院外的男生也起来了,老师们也来了,大家议论纷纷。值班人员说这不是地震。那这怎么回事啊?有几个同学手上腿上都是血淋淋的。后来才弄清,原来是47班有个同学做了一个梦,梦到地震了,房屋在摇,摇摇欲倒,她怎么也跑不出去,便大声呼叫。谁知叫出了声,惊醒了旁边的同学。当时大家精神紧绷,第一反应就是:地震了!她也连声叫喊,结果炸开了整个大院,半醒的同学们第一反应就是逃生,有的同学急忙中直接用手用脚打碎了窗玻璃,从窗户跳出,有的人跳到了碎玻璃上,弄伤了手和腿、脚。邢台师范那次“梦中地震”真是啼笑皆非,这大概就是,我们在地震灾区的日日夜夜里,时刻都得提防着那房倒屋塌,路断地陷的地震,给我们的心灵刻下悲惨的阴影,很久很久才渐渐淡去。
2015年8月30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