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非昔比(散文)
(2022-09-04 05:47:47)
标签:
散文 |
今非昔比(散文)
住在阳光小区78岁的马凤珍老人,在高高的十楼窗口,聚精会神地望着对面楼下,那红花大圈围着的三单元大门口,大红灯笼随风舞动,秘密麻麻的小红旗在门前的上空随风招展,满地迎喜接福的红纸一字排开,用小石头压着,一直延伸到小区门口。
今天是吉日,这是一家在办婚礼,从大炮礼车的炮筒里冒出,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锣鼓队一字排开,吹吹打打。跳舞的缓缓前行,送亲的迎亲的人们喜气洋洋,胸戴红花。那一长溜带花的小车徐徐向前,在大门口停下的这辆披满红花的小车被人围上来,新娘下轿了,身穿红色大袍的新郎搀着新娘走到,拜天地的小蓬前,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拜天地,拜父母,拜亲属。连连不断地收着红包,然后新郎搀着新娘上楼入洞房。
这热闹非凡的结婚仪式,马凤珍老人看呆了。她激动地回头看看老伴刘翔,渐渐沉浸在飞跃的时光里,一下掉进60年代,他们新婚的那一幕重现眼前。
凤珍在定婚时,只收了婆家200元的彩礼。在新婚时她买了最时尚的条龙布,做了一身衣服,再就是几件花洋布的衣服。就这也是美美的感觉。刘翔家住大山里边距凤珍家乡80里。那时没有公交,车按风俗说新娘下轿拜天地,是在上午。为了不误吉时,两家商定,到那天一早两家同一时间出发,送亲迎亲在中途会合。
那个时候最快的是骑自行车,可那时有自行车的很稀少,凤珍父亲便托自家亲戚找了四辆自行车,那天一早四人送亲,两人带着娘家陪送的两套新被子,另外两人,交替带着凤珍出发了。送亲迎亲的在中途会合,凤珍坐上了婆家迎亲的大马车,按时到达。婚房是一个泥石混合的两间小房,里面白灰墙,红纸裁花占满墙,炕连着锅炉台,地上一张连二桌,一个柜子。炕上放着一个铺盖床。(放被子的地方)适当的家具正好满满。
事后听说婆家只买了五斤猪肉,就把酒席办了。真是今非昔比,现在订婚女方要求有楼有车,金银首饰不能少,十几万的彩礼很正常。这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后来才知道,这两间房原来是借用自家叔叔的房。就连那个小桌,铺盖床,都是借来的,实实在在地说,就一个柜子是自己的。
贫穷促使他们自信自强,他们勇敢拼搏,在70年代初期,盖了属于自己的新房,生儿育女,历尽沧桑,感谢党的领导,感谢时代的飞跃,国强民富,奔向小康,凤珍在高高的楼窗向外瞭望,遍地高楼淋漓,宽敞的公路车辆穿梭来往。她和他们的孩子们都在城市有自己的楼房,心里甜甜的,满面笑花绽放……
2022年8月31日
住在阳光小区78岁的马凤珍老人,在高高的十楼窗口,聚精会神地望着对面楼下,那红花大圈围着的三单元大门口,大红灯笼随风舞动,秘密麻麻的小红旗在门前的上空随风招展,满地迎喜接福的红纸一字排开,用小石头压着,一直延伸到小区门口。
今天是吉日,这是一家在办婚礼,从大炮礼车的炮筒里冒出,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锣鼓队一字排开,吹吹打打。跳舞的缓缓前行,送亲的迎亲的人们喜气洋洋,胸戴红花。那一长溜带花的小车徐徐向前,在大门口停下的这辆披满红花的小车被人围上来,新娘下轿了,身穿红色大袍的新郎搀着新娘走到,拜天地的小蓬前,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拜天地,拜父母,拜亲属。连连不断地收着红包,然后新郎搀着新娘上楼入洞房。
这热闹非凡的结婚仪式,马凤珍老人看呆了。她激动地回头看看老伴刘翔,渐渐沉浸在飞跃的时光里,一下掉进60年代,他们新婚的那一幕重现眼前。
凤珍在定婚时,只收了婆家200元的彩礼。在新婚时她买了最时尚的条龙布,做了一身衣服,再就是几件花洋布的衣服。就这也是美美的感觉。刘翔家住大山里边距凤珍家乡80里。那时没有公交,车按风俗说新娘下轿拜天地,是在上午。为了不误吉时,两家商定,到那天一早两家同一时间出发,送亲迎亲在中途会合。
那个时候最快的是骑自行车,可那时有自行车的很稀少,凤珍父亲便托自家亲戚找了四辆自行车,那天一早四人送亲,两人带着娘家陪送的两套新被子,另外两人,交替带着凤珍出发了。送亲迎亲的在中途会合,凤珍坐上了婆家迎亲的大马车,按时到达。婚房是一个泥石混合的两间小房,里面白灰墙,红纸裁花占满墙,炕连着锅炉台,地上一张连二桌,一个柜子。炕上放着一个铺盖床。(放被子的地方)适当的家具正好满满。
事后听说婆家只买了五斤猪肉,就把酒席办了。真是今非昔比,现在订婚女方要求有楼有车,金银首饰不能少,十几万的彩礼很正常。这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后来才知道,这两间房原来是借用自家叔叔的房。就连那个小桌,铺盖床,都是借来的,实实在在地说,就一个柜子是自己的。
贫穷促使他们自信自强,他们勇敢拼搏,在70年代初期,盖了属于自己的新房,生儿育女,历尽沧桑,感谢党的领导,感谢时代的飞跃,国强民富,奔向小康,凤珍在高高的楼窗向外瞭望,遍地高楼淋漓,宽敞的公路车辆穿梭来往。她和他们的孩子们都在城市有自己的楼房,心里甜甜的,满面笑花绽放……
2022年8月31日

加载中…